专家共识

  • 广东省药学会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建设规范(试行版)

    <正>(2022年6月9日发布)1概述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是医疗机构建立的专门开展创新药Ⅰ期临床试验、仿制药制剂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研究等项目的专业科室。必须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以及相关指导原则等现行规定。同时,我国作为ICH成员国,临床试验应遵循ICH-GCP。

    2023年01期 v.3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论著

  • 丹参多酚酸盐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凋亡的影响

    张明;章志玲;艾文伟;周淑兰;胡杰;

    目的 通过构建新西兰兔的心肌梗死模型,使用不同剂量丹参多酚酸盐静脉输注观察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28只健康新西兰兔,构建心肌梗死模型。建模后将心肌梗死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每组7只。实验组1、2、3分别给予1,2,4 mg·kg~(-1)丹参多酚酸盐静脉输液,对照组给予20 mL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兔心功能指标;荧光TUNEL染色观察兔心肌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兔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N钙黏蛋白、肌球蛋白及间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2、3兔的EF和LVEDFs水平升高,LVIDd水平降低。实验组1兔的EF和LVEDFs水平最高,LVIDd水平最低,而实验组3兔的EF和LVEDFs水平最低,LVIDd水平最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2、3兔的心肌组织中细胞凋亡率均降低,实验组1兔心肌组织中细胞凋亡率低于实验组2,实验组2低于实验组3(P<0.01)。实验组3兔局部心肌层内心肌纤维灶状坏死较为明显,坏死心肌细胞的细胞核深染、固缩,细胞质溶解甚至基本消失。与实验组3相比,实验组1和2兔心肌组织病理症状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2、3兔的N-钙黏蛋白、肌球蛋白、间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水平均升高,实验组1高于实验组2,实验组2高于实验组3(P<0.05)。心肌细胞中AKT、p-akt、肌动蛋白与IGF-1结合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心肌细胞中AKT、p-akt、肌动蛋白与IGF-1未结合的表达(P<0.05)。结论 使用不同浓度的丹参多酚酸盐对心肌梗死后兔进行治疗,降低了兔心肌细胞的凋亡,为中成药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提供依据,也为细胞治疗的临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2023年01期 v.33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纳米二氧化钛损伤小鼠皮肤的机制研究

    尹国骁;陈蓉;程敏;潘卫松;吴健鸿;

    目的 拟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纳米二氧化钛作用皮肤组织的分子机制,用于预防皮肤损伤和安全性评价研究。方法 取ICR雌性小鼠(24±2) g,随机分为3个供试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在已刮取毛发的小鼠背部分别涂抹锐钛型10 nm、金红石型25 nm和P25混合型3种规格的纳米二氧化钛混悬液,空白对照小鼠涂抹纯化水每日1次,持续5周。试验结束后,提取小鼠皮肤中RNA,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供试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表达差异基因,利用在线数据库工具对表达差异基因进行分类和富集。结果 锐钛型(10 nm)主要影响细胞分化、细胞黏附和膜稳定性,金红石型(25 nm)和P25对细胞免疫微环境有影响。蛋白互作分析显示Mta1,Trp53,Fos,25 Sox2,Nanog,and Kmt2d是纳米二氧化钛作用皮肤细胞的关键分子。结论 本研究显示相同剂量不同晶型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钛对皮肤作用机制不同,纳米二氧化钛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亟需新的安全评价方法。

    2023年01期 v.33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 牛蒡叶多酚对DSS诱导小鼠急性结肠炎的缓解作用

    宗文怡;袁瑞;崔珏;

    目的 本研究探讨牛蒡叶多酚提取物干预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 连续7 d饮用3%DSS水构建急性结肠炎模型,通过测量小鼠的结肠长度、疾病指数评分、结肠HE染色、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与IL-6的含量和抗氧化指标SOD、CAT、 GSH-PX和MDA的活性,评价在牛蒡叶多酚的干预下,其对小鼠急性结肠炎的保护效果。结果 10 mg·kg~(-1)·d~(-1)牛蒡叶多酚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急性结肠炎小鼠的DAI评分,改善结肠缩短情况,增强结肠组织的完成性和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结论 结果证明,牛蒡叶多酚提取物可以通过抗氧化,减少氧化损伤,减轻炎症反应,有效缓解小鼠急性结肠炎症状。

    2023年01期 v.33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 障眼明片多组分定量控制及多元统计质量评价

    龚沙沙;王子亮;余淼;成坤;刘源;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法同时检测障眼明片中毛蕊花糖苷、焦地黄苯乙醇苷B_1、决明子苷B_2、红镰霉素-6-O-β-龙胆二糖苷、决明子苷C、橙黄决明素、美决明子素、党参炔苷和丁香苷含量,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以橙黄决明素为内参物,建立毛蕊花糖苷、焦地黄苯乙醇苷B_1、决明子苷B_2、红镰霉素-6-O-β-龙胆二糖苷、决明子苷C、美决明子素、党参炔苷、丁香苷与橙黄决明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采用外标法和QAMS法测定障眼明片中各成分含量,对比2种方法的结果差异,验证QAMS法的可行性。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12批障眼明片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毛蕊花糖苷、焦地黄苯乙醇苷B_1、决明子苷B_2、红镰霉素-6-O-β-龙胆二糖苷、决明子苷C、美决明子素、党参炔苷、丁香苷与橙黄决明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627 9、1.230 7、0.775 2、0.442 7、1.150 2、1.245 9、0.511 6和1.499 3,2种方法无明显差异;12批样品聚为2类。结论 所建立的HPLC-QAMS多指标成分定量控制联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可用于障眼明片的质量评价。

    2023年01期 v.33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黑顺片标准汤剂质量标准研究

    甘国兴;卢泳;邓桂珠;向燕芬;龙国斌;朱卫星;

    目的 制备黑顺片标准汤剂并研究其质量标准。方法 收集不同产地的黑顺片15批,按要求制备标准汤剂,测定其pH值、出膏率、指标性成分的含量,计算转移率,建立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方法。结果 15批黑顺片标准汤剂的pH值为4.39~5.38,平均4.72±0.25;出膏率为6.89%~24.08%,平均14.93±5.42%;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转移率为68.12%~103.66%,平均(81.71±9.36)%;苯甲酰乌头原碱的转移率为55.25%~101.89%,平均(68.19±11.11)%;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转移率为26.28%~97.87%,平均(70.95±18.81)%;指纹图谱共有峰11个,且15批黑顺片标准汤剂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高于0.95。结论 制备的黑顺片标准汤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为制定黑顺片标准汤剂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2023年01期 v.33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 HPLC法测定黄芪桂枝五物汤物质基准6种成分含量

    陈明;黎柳冰;詹家辉;陈世斌;祝晨蔯;卢其福;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黄芪桂枝五物汤物质基准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肉桂酸、6-姜辣素6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0 nm(0~35 min,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280 nm(35~50 min,肉桂酸、6-姜辣素),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25℃。结果 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肉桂酸和6-姜辣素分别在29.21~467.4、151.1~2 417、1.830~29.28、0.715 4~11.45、2.529~40.47、6.157~98.51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4%、99.71%、101.29%、100.51%、100.40%、98.73%,RSD均小于2.0%。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灵敏度高,适用于黄芪桂枝五物汤复方制剂研发的质量控制。

    2023年01期 v.33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HPLC法同时测定升血调元汤中4种成分的含量

    卢其福;陈世斌;吴纯玲;李海鹏;黎柳冰;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升血调元汤中新北美圣草苷、二苯乙烯苷、特女贞苷和柚皮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Hypersil ODS C_(18)色谱柱(4.6 mm×150 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4 nm,柱温为25℃。结果 新北美圣草苷、二苯乙烯苷、特女贞苷和柚皮苷分别在6.874~220.0μg·mL~(-1)、1.619~51.82μg·mL~(-1)、1.842~58.95μg·mL~(-1)和7.958~254.7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37%(RSD=0.70%,n=6),99.15%(RSD=0.81%,n=6),97.28%(RSD=0.37%,n=6),97.46%(RSD=0.22%,n=6)。结论 该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升血调元汤的质量控制。

    2023年01期 v.33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 ICP-MS法测定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中15种元素杂质的含量

    薛巧如;陈泳欣;杨承勇;邓锋;陈华;

    目的 建立测定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中15种杂质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选取~(45)Sc、~(72)Ge、~(115)In、~(209)Bi这4种同位素作为内标,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法)进行测定。RF功率为1 600 W,采样深度为10 mm,雾化器流速为0.77 L·min~(-1),稀释气体流速为0.14 L·min~(-1),蠕动泵为6 r·min~(-1)。结果 各元素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3~1.000 0;方法检出限为0.006 4~12.053 1 ng·mL~(-1);回收率在90.0%~113.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8%(n=9)。结论 该方法准确,便捷,灵敏,适用于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中杂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2023年01期 v.33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外科药学

  • 外科药师参与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管理实践

    张建盼;卢钧雄;钟艺;吴晓丽;陈晓娜;王若伦;

    目的 研究外科药师参与的多学科管理模式对围术期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CINV)发生情况及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38例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围术期化疗的患者,根据是否进行CINV多学科管理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全程期CINV发生情况及化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 138例患者中,干预组72例,对照组66例,干预组的CINV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恶心发生率51.4%vs 78.8%,P<0.001;呕吐发生率2.8%vs 19.7%,P=0.002),CINV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化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98.6%vs 89.4%,P<0.001)。结论 外科药师参与的多学科管理模式可显著降低围术期CINV的发生率,并显著提高患者化疗依从性。

    2023年01期 v.33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临床药学

  • RDW与骨折患者死亡率相关性的Meta分析

    张伟;高洁;陈文文;刘燕琳;党和勤;姜娟;

    目的 评价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与骨折患者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2年6月28日。本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采用了Review manager 5.4和Stata 15.1软件进行。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7项真实世界研究被纳入本meta分析,共有6 724名参与者。对以HR为效应值的前瞻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发现RDW与骨折患者死亡率显著相关(Pooled-HR 1.66,95%CI 1.18~2.33,P=0.004)。对以OR为效应值的回顾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发现RDW与骨折患者死亡率仍旧显著相关(Pooled-OR 1.32,95%CI 1.03~1.70,P=0.03)。结论 RDW与骨折患者死亡率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仍需要开展前瞻性、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2023年01期 v.33 53-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 消癥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

    潘美红;吴名桃;黄行志;姚洁;欧阳芊;徐勋;王文华;

    目的 探究消癥抗癌方联合化疗对宫颈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化疗治疗,观察组采取消癥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肿瘤标志物[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4个疗程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个疗程,两组SCCA、CA125、CEA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癥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宫颈癌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不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尚可。

    2023年01期 v.33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参苓白术散合消瘰丸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脾虚痰聚型)的临床观察

    张丽霞;张娟;易辉平;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合消瘰丸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A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新余市中医院2020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AH患儿,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组均40例;对照组用内舒拿喷剂治疗,治疗组用参苓白术散合消瘰丸治疗,治疗周期为8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量化评分、腺样体肥大体积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较对照组(7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8周鼻塞、打鼾、张口呼吸量化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8周腺样体组织、影像学检查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患儿在内舒拿喷剂治疗基础上,采用参苓白术散合消瘰丸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临床症状,减小肥大组织体积。

    2023年01期 v.33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信息化药学管理实践

    李秋雯;卢钧雄;王若伦;钟艺;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自主编码的合理用药干预系统在Ⅰ类和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软件中对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时机、时长分别设定预警规则,触发预警的医嘱由药师二次审核,判定为问题医嘱即时发回主管医生予以改正。通过调查某院干预前3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的Ⅰ类和Ⅱ类切口手术病历,对比和评价药学干预对预防用药品种、时机及时长的影响。结果 本次调查中Ⅰ类切口手术病历832例,其中干预前456例,预防用药86例(18.86%),干预后376例,预防用药50例(13.30%),干预后的Ⅰ类切口预防用药比例较之前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类切口手术病历233例,其中干预前113例,预防用药98例(86.73%),干预后120例,预防用药102例(85.00%),干预前后预防用药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有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病历336例,其中干预前184例,干预后152例。干预前预防用药品种合理率为88.04%,干预后为97.37%;干预前时机合理率为75.00%,干预后为87.50%;干预前预防用药平均时长为2.73 d,干预后为2.30 d。与干预前对比,干预后预防用药品种和时机合理率均明显升高,时长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构建的合理用药干预系统可有效促进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2023年01期 v.33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互联网+智能设备”的背景下中医院门诊药房提升药事服务质量实践

    张英伟;朱伟权;蒙宣宗;

    目的 在“互联网+智能设备”背景下,探讨提升医院药学服务质量的新实践。方法 通过布局调整、信息化改造、智能设备部署以及流程优化,收集改造前后患者候药时间、药师的工作内容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候药时间明显缩短,药师工作内容减少,劳动强度降低,更聚焦于药事服务工作。结论 通过互联网+智能设备模式,提升了患者药事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改善医患关系。

    2023年01期 v.33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8K]
  • 从机构药房角度谈院外CRC履职的问题与对策

    杨旭;何雪兰;周颖;肖蕾;苏钿欢;杨若琳;熊红品;黄凯鹏;

    目的 从机构药房角度讨论院外CRC在临床试验中履职不到位导致的一些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临床试验质量。方法 采用日常发放试验用药品时观察院外CRC在临床试验中的履职形式,选取2020~2022年在某院开展的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包括肝病专业和艾滋病专业共23个试验项目,涉及50名院外CRC(包括离职或转岗)。通过观察及记录,汇总院外CRC在受试者领取、使用、保管、归还试验用药品(包括随访、退组和结束试验)时出现的问题,寻找对策以避免问题的再出现。结果 发现4个方面的问题,涉及CRC人员培训不足,与受试者或患者沟通能力欠缺,职责与角色分工不明,人员流动性强、队伍不稳定。结论 针对院外CRC履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临床试验质量。

    2023年01期 v.33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构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CRC管理体系

    邹燕琴;陈娜;吕丽虹;戴婕;沈杰;

    目的 为探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对临床研究协调员(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 CRC)/现场管理组织(sit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SMO)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思路。方法 CRC/SMO管理体系包含评估体系、培训体系、奖罚体系3大模块。结果 通过3大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完善了CRC/SMO的管理,医疗安全得到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也有所提高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相对成熟的管理模式。结论 CRC是确保药物临床试验质量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构建CRC/SMO管理体系可以提高CRC专业技能水平,强化CRC责任意识,提高药物临床试验质量。

    2023年01期 v.33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