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共识

  • 围生育期IBD患者药物治疗医药专家共识

    黎小妍;王颐婷;

    <正>(2022年5月25日发布,在线出版时间:2022-05-24)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肠道慢性、复发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IBD的发病高峰年龄在20~40岁,与人类生育年龄重叠。IBD患者需长期服药,因此从备孕期、妊娠期、分娩期再到哺乳期的围生育期用药安全是IBD患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2022年09期 v.32 641-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论著

  • 双波长HPLC法同时测定清喉咽颗粒中黄芩苷、连翘苷含量

    任菲菲;郑艳青;张静;刘德丽;闫雪;

    目的 建立双波长HPLC法测定清喉咽颗粒中的黄芩苷、连翘苷含量。方法 Agilent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30∶70);检测波长:278 nm(黄芩苷),205 nm(连翘苷);柱温:30℃;流速:1 mL·min~(-1),进样量5μL。结果 黄芩苷、连翘苷对照品溶液分别在0.066 35~1.990 6,0.006 116~0.244 7μg的质量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999 9);黄芩苷、连翘苷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30%,97.03%(n=6)。结论 所建立的测定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清喉咽颗粒中的黄芩苷、连翘苷的含量测定。

    2022年09期 v.32 657-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基于HPLC法的决明降脂片多组分含量测定研究

    古炳明;邬伟魁;刘佳;陈锶绮;

    目的 通过含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测定决明降脂片多组分含量。方法 用SHIMADZU VP-C_(18)柱(250 mm×4.6 mm, 5μm, SN:9092192),以乙腈(A)-0.2%甲酸(B)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86 nm(橙黄决明素、维生素B_2)和326 nm(绿原酸、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进样体积10μL。结果 4种目标成分分别在相应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绿原酸、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维生素B_2、橙黄决明素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7.1%(RSD=0.94%),97.46%(RSD=0.82%),102.0%(RSD=0.62%),91.99%(RSD=0.84%)。结论 本文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为决明降脂片中4种组分的含量同时测定研究提供了依据。

    2022年09期 v.32 661-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不同浓度布地奈德混悬液体外特性及临床疗效分析

    李明伟;

    目的 通过对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不同浓度梯度粒径和Zeta电位等体外特性的分析及临床疗效的对比,为临床合理使用吸入用混悬液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按照临床实践中布地奈德混悬液的稀释倍数,设布地奈德混悬液原液组、1倍溶剂组、2倍溶剂组、4倍溶剂组(n=20)。分别比较4组混悬液粒径、Zeta电位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不同浓度梯度的布地奈德混悬液的粒径发生较大变化,原液组(4 075±60)nm与1倍溶剂组(1 557±132)nm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 1),1倍溶剂组(1 557±132)nm与2倍溶剂组(1 067±233)nm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2倍溶剂组与4倍溶剂组的粒径和电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稀释比例的增大,布地奈德混悬液Zeta电位变得极不稳定,临床疗效逐渐降低。结论 浓度梯度差异可明显影响布地奈德混悬液的粒径和Zeta电位,可能引起效价降低,为保证临床疗效,临床实践中应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稀释溶剂不应超过原液1倍。

    2022年09期 v.32 666-66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分析卡泊芬净引起转氨酶升高的作用机制

    吴彬;邓小莹;阙慧卿;李彬;叶珩;

    目的 研究卡泊芬净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STITCH数据库、Drug Bank数据库及在线的Swiss Target Prediction搜集卡泊芬净的基因靶点;利用DisGeNET数据库筛选转氨酶升高的基因靶点;用Origin2019软件绘制韦恩图,找到卡泊芬净导致肝功能损伤的潜在基因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的通路分析,确定对接的基因靶点;以酮康唑化学结构为参比,运用Auto Dock vina分别对卡泊芬净、酮康唑对接;使用Chimera对卡泊芬净与基因靶点的对接结果进行分析和展示。结果 14个潜在基因靶点为卡泊芬净导致转氨酶升高的靶点。通路分析后,确定MMP9,STAT3和CASP8为对接的基因靶点。卡泊芬净和酮康唑均与对接基因靶点有较稳定的结合,但酮康唑的结合能小于卡泊芬净。对接结果分析表明:卡泊芬净与MMP9蛋白D链有3条氢键形成,与STAT3蛋白A链有2条氢键形成,与CASP8蛋白无氢键形成。结论 卡泊芬净和酮康唑均可导致转氨酶升高,但卡泊芬净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低于酮康唑;卡泊芬净引起转氨酶升高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与MMP9、STAT3形成氢键,从而激活MMP9,抑制STAT3转录因子。

    2022年09期 v.32 669-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 中药专利复方治疗慢性肾衰的用药规律分析

    胡芬;谢勇萍;杨西晓;

    目的 探索中药专利复方治疗慢性肾衰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治疗慢性肾衰的中药专利,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方剂的性味归经、功效分类、频次、组方规律等进行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方剂306首,涉及573味中药。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中药类别以补虚类、清热类、活血化瘀类为主。高频药物有黄芪、大黄、丹参、茯苓、白术、附子、当归等。高频药物组合有“黄芪-大黄”“黄芪-丹参”“大黄-丹参”。结论 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组方常以益气健脾药、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共奏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效果。

    2022年09期 v.32 676-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基于文献数据挖掘内服中药治疗颈性眩晕潜在规律

    陈葛;陈扬;郑太才;王寒;王琪;冉伟鹏;廖建青;吉富涛;李学姗;李家奇;韦佳佳;贾涛;李具宝;

    目的 探究颈型眩晕文献中内服中药的潜在应用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统一的检索式检索知网、维普、万方三大中文数据库有关内服中药治疗颈型眩晕的临床文献,导入Note Express中去重复,利用Excel 2019统计使用频次和性味归经,使用SPSS 24.0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 从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中共纳入374篇有效文献,共有351个方剂,包括274味中药,药物总使用频次为6 129次。使用频次≥30的中药共有50味,药性中温性药物的使用频次占总使用频次45%;五味中甘苦辛的使用频次占总使用频次84%;归经中肝、心、肺经的使用频次占总使用频次70%。聚类分析使用质心聚类,共得到11组中药。药物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支持度≥20%且置信度≥80%,得到9条药对关联。结论 内服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药性以温性居多,五味以甘苦辛居多,归经以肝、心、肺经为主;功效以补益肝肾兼平抑肝阳、健脾升清兼活血通窍为主。

    2022年09期 v.32 681-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临床药学

  • 基于三甲复审实践的合理用药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应用

    杨延;张梅;高思远;邱凯锋;伍俊妍;

    目的 以三甲复审为契机,建立完善某院合理用药信息化管理体系,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结合三甲复审药事管理核心条款要求,对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和质子泵抑制剂等药品合理使用进行信息化管控和专项处方点评等措施,通过对比实施管控前后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和质子泵抑制的使用率、处方前置审核合理率等指标的变化,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 该院从2021年12月起逐步建立完善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和质子泵抑制剂等特殊管制药品合理应用的信息化管理路径,实施管控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2022年6月:28.30%)低于30%;急诊患者糖皮质激素静脉输液使用率(2022年6月:1.93%)、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静脉使用率(2022年6月:29.62%)也相应呈下降趋势;处方前置审方合理率从94.13%上升到96.69%,助力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复审。结论 应用合理用药信息化管理路径对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和质子泵抑制剂等药品实行管控后,进一步提升医院合理用药和药学服务水平,具有可推广性。

    2022年09期 v.32 686-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1K]
  • 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抗凝药物治疗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发心梗的相关性研究

    谭东妹;苏健芬;慕燕萍;黎玉君;罗榆凌;

    目的 研究关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有无进行CYP2C19基因检测,对术后再发心梗是否存在差异,为临床上PCI术后ACS患者进行CYP2C19基因检测必要性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某院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有进行CYP2C19基因检测组(试验组)和无进行CYP2C19基因检测组(对照组),将收集相关数据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针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和心梗病程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P>0.05,即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间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尿酸血症史、脑梗史以及高脂血症史、不规律服药史与血压血脂控制不佳等情况进行χ~2检验得到P>0.05,即无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中PCI术后再发心梗37例,术后无再发心梗65例;对照组中PCI术后有再发心梗358例,无再发心梗328例。对两组数据进行χ~2检验,得到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试验组PCI术后再发心梗事件风险明显降低,通过开展CYP2C19基因检测,有助于ACS患者PCI术后管理,如指导其评估出血风险、正确指导抗凝药物治疗等,这对于提高患者存活率和生存质量、降低患者个人医疗费用及国家医保负担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022年09期 v.32 690-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西他沙星治疗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黄国宁;邓为上;吴君琳;陈吉生;沈勇刚;

    目的 评价西他沙星治疗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按照预先制定的检索策略,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西他沙星治疗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组给予西他沙星治疗,对照组为其他抗菌药物常规治疗,对数据运用统计软件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根据入排标准最终纳入4项随机对照试验,共639例患者。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纳入的4项研究均报道了临床有效率,试验组为92.62%,对照组为91.08%,两组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7, 95%CI(0.99,1.17),I~2=0%,P=0.10]。3篇研究报道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细菌清除率试验组为93.20%,对照组为86.89%,两组无统计学意义[RR=1.07, 95%CI(0.99, 1.17),I~2=0%,P=0.1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RR=1.00, 95%CI(0.80, 1.25),I~2=35%,P=1.00]。结论 该Meta分析结果表明,西他沙星与其他抗菌药物治疗肺炎的安全性相当,但西他沙星在疗效和细菌清除率方面不低于其他抗菌药物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当前的临床证据,西他沙星在安全剂量范围内值得临床推荐。

    2022年09期 v.32 694-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 枸橼酸舒芬太尼与盐酸吗啡用于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佘翠珍;彭镇耀;贺帼英;钟桂平;叶兵;

    目的 观察枸橼酸舒芬太尼(Suf)与盐酸吗啡(Mor)应用于麻醉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某院接收的74例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7例,两组均接受硬膜外自控镇痛,A组药物选择Suf+罗哌卡因,B组选择Mor+罗哌卡因。于术后6,12,24,48 h,比较两组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 与每组患者术后6 h比,两组患者术后12,24,48 h VA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各时点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患者的首次排气、首次排便、肠鸣音恢复及首次下床时间比较,A组患者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f和Mor均可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但Suf更利于促进恢复,不良反应较少。

    2022年09期 v.32 699-701+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西黄丸加减联合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舒阳春;李丽琳;王端玉;李纪强;

    目的 观察西黄丸加减联合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9月~2021年4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就诊的95例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行新辅助放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黄丸加减,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病理完全缓解率、肿瘤降期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毒副作用。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新辅助放化疗,6~10周后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组中1例患者因新辅助放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未行手术。治疗组病理完全缓解率为29.2%、肿瘤降期率为60.4%,对照组病理完全缓解率为14.9%、肿瘤降期率为46.8%,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肿瘤缓解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相关血液学毒副反应中,治疗组和对照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5.5%和40.5%,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0.0%和40.4%,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分别为70.8%和72.4%,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9.2%和29.8%;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2.9%和21.3%,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37.5%和36.2%,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6.7%和8.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8%vs.21.3%);治疗组远处转移率为10.6%,低于对照组的2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的保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2%vs.59.6%,P>0.05)。结论 西黄丸加减联合新辅助放化疗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中有提高肿瘤缓解的趋势,具有降低肿瘤的远处转移的潜力,而不增加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及肿瘤手术切除的难度。

    2022年09期 v.32 702-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伏立康唑导致严重精神异常患者的药学监护及文献复习

    廖淑英;梅峥嵘;邓燕红;施胜英;刘少志;殷锦锦;

    目的 总结临床药师参与伏立康唑导致严重精神异常的药学实践。方法 临床药师协助医师鉴别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处理,为患者提供合理治疗方案。结果 建议停用伏立康唑,并给予肌注维生素B_1和氯丙嗪、口服奥氮平对症处理后,患者情绪逐渐平稳,未再出现精神异常。结论 临床药师利用药物不良反应相关专业知识参与临床治疗实践,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发挥有效的积极作用。

    2022年09期 v.32 708-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 伏立康唑与万古霉素的药物相互作用致急性肾损伤1例

    谭湘萍;梅峥嵘;袁中文;司徒冰;

    目的 探讨伏立康唑与万古霉素联用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伏立康唑与万古霉素联用致急性肾损伤的药学监护,通过Naranjo评分判断该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分析该药物相互作用的作用特点。结果 患者用药前肾功能正常,伏立康唑与用量低于常量的万古霉素联用后,仍出现了急性肾损伤。该患者后经血液净化治疗肾功能得以缓解。结论 伏立康唑的辅料倍他环糊精与万古霉之间存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加重了对肾功能的影响。应谨慎万古霉素与伏立康唑注射剂的联合使用,必须联用时尽量选用伏立康唑的口服剂型,并应加强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和肾功能的动态监测,以减少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2022年09期 v.32 713-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家庭药师访视服务特点分析与研究

    钟超;龚晓云;万春燕;

    目的 探讨家庭药师开展访视服务的特点,推动家庭药师工作的发展。方法 收集某院家庭药师团队对52位患者共61次访视服务的原始工作记录,对访视对象年龄构成、疾病构成、服务内容及效果评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访视对象以老年慢性疾病病患者居多,服务内容以用药指导和生活方式指导为主,其次为家庭药箱的整理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居家患者经药师访视后,用药合理性和依从性显著提高,药物疗效明显提升。结论 家庭访视对于居家用药患者合理用药,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药师需要努力提升专业水平和药学服务能力,监管部门应加强管理和支持,促进家庭药师更快发展。

    2022年09期 v.32 717-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