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说明书用药专栏

  • 临床重症与药学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2021新增版)

    <正>药物说明书是临床医师开立药物的主要依据。但随着循证医学的日益发展,药物临床试验周期长、药物说明书更新慢等问题使许多药物说明书中的使用适应证、用量及用法远远落后于临床实际应用。超说明书用药在多个学科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风湿性疾病、儿科疾病、肿瘤性疾病等各专科领域中,均发表了多个相关超说明书用药的专家共识。

    2022年05期 v.32 321-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药学进展

  • 番石榴多糖研究进展

    叶小英;谢煜敏;曾聪彦;

    番石榴多糖是番石榴的最主要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之一,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糖化、抗菌、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本综述主要概述了番石榴多糖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纯化以及番石榴多糖的药理作用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番石榴多糖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22年05期 v.32 331-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 金橘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

    邓华明;陈景海;黄华花;张萌;

    金橘(kumquat)药食同源,《中华本草》记载其具有理气解郁、消食化痰、醒酒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金橘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挥发油、萜类和多糖等,并具有抗氧化、抗菌、降血脂、调节免疫、消食及解酒保肝等作用。本文总结及归纳了近年来金橘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研究,以期为金橘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22年05期 v.32 338-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论著

  • 8种石斛多糖特征及非细胞抗氧化活性比较

    陈舜让;李海春;廖思艺;蔡雪妍;温碧柔;权波涛;黄九九;刘伟;

    目的 多糖是石斛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本文以8种常见石斛为材料,对其多糖相关特征和生物活性进行比较研究,提高石斛多糖在制药、日常保健、美容等加工领域的深度与精度,有利于其进一步发展。方法 以苯酚-硫酸法检测石斛多糖的含量,以凝胶渗透色谱法分析石斛多糖的组分,并测定其非细胞抗氧化活性。结果 多糖含量在所测的8种石斛里差异明显,铁皮石斛的多糖含有量为43.83%,球花石斛多糖含有量仅为15.93%。8种石斛多糖均为非单一组分,组分最多的是鼓槌石斛(5个),最少的是美花石斛(2个)。8种石斛多糖的分子量大小差异较大,范围在3.62×1012~1.04×1015Da。不同种类的石斛其多糖在抗氧化性方面也具有不同的效果,且具有较大差异,对于抑制脂质的过氧化而言,能力最强的是束花石斛多糖,达到33.23%,而细茎石斛的还原力为0.20,是几种石斛中的最佳,清除DPPH游离基的能力也是最高的27.43%,其余石斛的抗氧化活性也在不同方面有所体现。结论 石斛多糖的含量、组成和生物学活性在种间差异明显。虽然铁皮石斛多糖含量最高,鼓槌石斛多糖组分最复杂,但是抗氧化活性各种石斛各有优势。

    2022年05期 v.32 346-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 安胎丸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陈素珍;李瑾翡;曾秋敏;吴燕虹;孙清萍;颜林;

    目的 通过对安胎丸的安全性研究,评价安胎丸用药安全性。方法 分别采用MTT细胞毒性测定、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体外哺乳动物染色体畸变实验和体外类过敏反应这4种实验方法对24个批次的安胎丸样品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细胞毒性结果显示,安胎丸低浓度(<50 mg·mL-1)促细胞生长,高浓度(>100 mg·mL-1)时致细胞死亡;以相当于人用量720倍的剂量灌胃给予小鼠,小鼠全部存活;体外染色体致畸实验和类过敏实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正常用法用量下,安胎丸服用安全。但大剂量服用仍有潜在风险,忌超常用药。

    2022年05期 v.32 353-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 抗抑郁药盐酸托莫西汀的波谱学特征和结构确证

    陈茹钰;袁金伟;

    目的 通过波谱学对R-(-)-N-甲基-3-苯基-3-(2-甲基苯氧基)丙胺盐酸盐(盐酸托莫西汀)的结构进行确证。方法 通过紫外(UV)、红外(IR)、核磁共振谱(包括~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13)C-~1H HSQC、~(13)C-~1H HMBC等2D NMR)、高分辨质谱(HR-MS)和电子轰击质谱(EI-MS),确证了盐酸托莫西汀的化学结构。结果 对该化合物的~1H NMR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讨论了紫外和红外特征吸收峰所对应的官能团,并通过电子轰击质谱分析了碎片裂解规律。结论 确证了R-(-)-N-甲基-3-苯基-3-(2-甲基苯氧基)丙胺盐酸盐(盐酸托莫西汀)的结构,对其生产中质量控制和结构鉴定提供了依据。

    2022年05期 v.32 357-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 氟比洛芬酯中1-氯乙基乙酸酯的测定

    谢春燕;鲁丹;曾少群;岳峰;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氟比洛芬酯中的1-氯乙基乙酸酯。方法 使用DB-1毛细管色谱柱(30 m×0.32 mm,1.0μm),升温程序:起始温度为80℃,维持2 min,以5℃·min-1的速率升至100℃,维持4 min。FID检测器温度:250℃;进样口温度:200℃;载气:高纯氮气,载气流速:1 mL·min~(-1),进样量为1μL。结果 1-氯乙基乙酸酯在0.61~9.08μg·mL~(-1)范围内,回归方程为y=0.919x+0.046 7(r=0.999 4)。1-氯乙基乙酸酯的回收率在98.89%~109.35%之间,平均回收率为102.8%(RSD为3.4%)。精密度、定量限、检测限、溶液稳定性、耐用性经验证,结果均良好。1-氯乙基乙酸酯为制备氟比洛芬酯的中间体,精制前的氟比洛芬酯中,1-氯乙基乙酸酯的含量远远小于限度。精制后的氟比洛芬酯,均未检出1-氯乙基乙酸酯。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能满足测定氟比洛芬酯中1-氯乙基乙酸酯的要求。

    2022年05期 v.32 363-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 含苯扎氯铵消毒液体内外皮肤刺激性的对比研究

    吴燕虹;孙清萍;陈素珍;曾秋敏;李瑾翡;颜林;

    目的 比较几种含苯扎氯铵消毒液对EpiKutis~? RHE表皮皮肤模型和传统动物模型的皮肤刺激性实验结果。判断EpiKutis~? RHE表皮皮肤模型是否适用于评定含苯扎氯铵消毒液皮肤刺激性。方法 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14年版进行含苯扎氯铵消毒液皮肤刺激性实验,应用EpiKutis~? RHE表皮皮肤模型检测含苯扎氯铵消毒液体外皮肤刺激性。结果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完整皮肤组刺激性强度:苯扎氯铵D溶液>B溶液>A溶液>E溶液>C溶液;破损皮肤组:苯扎氯铵A溶液>B溶液>D溶液>E溶液>C溶液。消毒液刺激EpiKutis~? RHE表皮皮肤模型实验结果显示,苯扎氯铵A溶液>D溶液>E溶液>B溶液>C溶液。结论 几种含苯扎氯铵消毒液在EpiKutis~? RHE表皮皮肤模型与传统动物模型的皮肤刺激性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表明EpiKutis~? RHE表皮皮肤模型可以用于判断含苯扎氯铵消毒液的皮肤刺激性。

    2022年05期 v.32 369-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临床药学

  •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监测平台的构建与临床应用

    梁灵君;梁国朝;赵雪茹;高永双;

    目的 建立某院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平台,以TDM为指导,制定和调整个体化用药方案,促进抗精神病药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技术,构建常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监测平台;采集血液样本,采用药物监测平台的分析条件,获得药物血药浓度,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实施个体化用药。结果 本抗精神病药血药浓度监测平台自建立起,收到院内血药浓度监测样本共3 601例,监测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奥氮平1 283例(41.91%),利培酮930例(30.38%),阿立哌唑373例(12.19%)。检测的血液样本中,不在有效范围的共601例(19.63%),其中60%患者经剂量调整后再次复查,血药浓度调整至有效范围。结论 该院抗精神病药治疗药物监测平台的建立能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提高疗效,为安全用药提供保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2年05期 v.32 374-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 HLA-B~*5801和CYP2C9~*3基因检测及对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分析

    李洁喜;饶媛;史荣华;

    目的 分析HLA-B~*5801和CYP2C9~*3基因检测与降尿酸药物应用之间的合理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在某院行HLA-B~*5801和CYP2C9~*3基因检测的高尿酸血症患者95例,分析HLA-B~*5801和CYP2C9~*3基因检测结果与降尿酸药物应用之间的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75例患者行HLA-B~*5801基因检测的阳性率16.0%;82例患者行CYP2C9~*3基因检测,其中~*1/~*1、~*1/~*3、~*3/~*3基因型分别有78,3,1例。别嘌醇和苯溴马隆用药不合理率分别为5.7%(2/35)和73.7%(42/57)。其次,HLA-B~*5801和CYP2C9~*3基因检测不合理率分别为25.3%和2.4%。别嘌醇和苯溴马隆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分别为17.1%和19.3%。结论 在基层医院,尚存在降尿酸药物和相关基因检测的不合理性,应予重视并个体化用药,保证降尿酸治疗的有效和安全,以及减少不必要的检测。

    2022年05期 v.32 379-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 PD-1/PD-L1抑制剂联合PC化疗方案对EGFR野生型晚期肺腺癌患者疾病控制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刘自威;

    目的 探讨PD-1/PD-L1(程序性死亡分子1/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PC(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方案对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野生型晚期肺腺癌患者疾病控制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1年1月某院收治的104例晚期肺腺癌(EGFR野生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2),其中对照组给予PC化疗,观察组给予PD-1/PD-L1抑制剂+PC化疗,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疾病控制率、肿瘤标志物[CA199(糖类抗原199)、CA125、CA153及CEA(癌胚抗原)]水平、免疫功能[CD4~+(T淋巴细胞)、CD3~+、CD4~+/CD8~+]及EORTC-QLQ-C30(癌症患者生存质量评定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90.38%,47/52)高于对照组(73.08%,38/52,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A199、CA125、CA153及CE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3~+、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ORTC-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1/PD-L1抑制剂+PC化疗方案应用于EGFR野生型晚期肺腺癌患者,可有效提高疾病控制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2022年05期 v.32 383-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3K]
  • 处方前置审核对提高某院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的效果评价

    何莹;薛建文;徐钊;谢灵波;

    目的 探究处方前置审核对提高某院中成药合理用药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院门急诊2019年、2020年、2021年同期5月11日~12月31日(上述时间在后文用2019年、2020年、2021年依次替代)共88 490张中成药处方,采用对照、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中成药不合理处方情况。结果 该院于2019年5月使用天际健康临床合理用药智能管理系统开始处方前置审核试运行。处方前置审核开展前期,中成药不合理处方问题突出,主要涉及适应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重复用药不适宜。目前该院中成药处方不合理使用情况显著减少,不合理处方的比例由2019年13.85%降低至2021年5.73%。其中适应证不适宜处方数由2019年的3 680张(总处方31 232张,适应证不合理占比11.78%)下降至2021年1 116张(总处方31 221张,适应证不合理占比3.57%);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数由2019年的538张下降至2021年的23张。儿科不合理处方比例由2019年的15.53%下降到2021年的1.56%,妇科不合理处方比例由2019年的11.45%下降到2021年的2.16%。结论 处方前置审核可有效规范临床开具中成药处方,实时审核处方的合理性,确保合理的处方才能进入收费环节,显著减少不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2022年05期 v.32 387-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 基于工作实践探讨药物重整的分级服务

    柴东燕;劳海燕;赵成龙;段红艳;冯静;马培志;

    目的 通过对慢病患者中开展的药物重整工作进行分析,探讨药物重整目标人群和分级服务。方法 2021年3月-2021年9月药师收集入住河南省国际医疗中心一病区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清单,开展药物重整工作并进行资料汇总分析。结果 共收集了252例患者的院外最可能收集的用药清单,共发现108个非故意用药差异(干预率42.85%),对发现药物问题的患者进行Logistic因素分析发现老年、冠心病患者适宜开展药物重整,Ⅰ型干预中药物遗漏(40.00%)和用法用量差异(36.00%)比例较大,Ⅱ型干预主要集中在用法用量调整(31.00%)和依从性问题(21.00%)方面;Ⅰ型干预接受度为90.00%,Ⅱ型干预接受度为79.31%。结论 在老年及冠心病患者中适宜开展药物重整工作,建议通过信息化辅助和分级药学服务推动药物重整的广泛开展。

    2022年05期 v.32 392-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 贝伐珠单抗致恶性卵巢癌患者肠道穿孔1例并文献复习

    蓝燕;殷锦锦;梅峥嵘;

    1例36岁恶性卵巢癌患者2021年7月3日于某院行紫杉醇+卡铂+贝伐珠单抗新辅助化疗,化疗3疗程后考虑效果欠佳改为多柔比星+卡铂+贝伐珠单抗化疗3次,合计6次。2021年12月3日患者出现腹腔引流液浑浊呈粪渣样,伴恶臭。腹部CT显示大量气腹,弥漫性腹膜炎改变,考虑肠道穿孔,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左侧横结肠近脾曲约20 cm处可见一个沿肠管长轴平行的全层破口,关闭结肠破口,行结肠造口+腹腔粘连松解+腹腔置管引流术。术后抗感染对症治疗44 d后,病情稳定顺利出院。肠穿孔为贝伐珠单抗严重不良反应,该患者肠穿孔的出现与贝伐珠单抗的使用存在时间相关性,肠道穿孔很可能为贝伐珠单抗不良反应。

    2022年05期 v.32 397-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