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园地

  • 《今日药学》杂志2019年第10期继续教育试题及答题卡

    <正>为了给广大药学工作者提供更多不断学习提高的机会,经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今日药学》杂志将于2019年继续开设继续教育专版,每一期均有试题,其内容为该期刊登的有关药学领域相关知识。杂志每期设10道题,做对8道以上即为当期合格,授予Ⅱ类学分0.5分,全年12期最高授予Ⅱ类学分5分。读者答卷后将答题卡寄至《今日药学》杂志编辑部,请详细注明姓名、工作单位、联系

    2019年10期 v.29 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专家共识

  • 老年人药物相关性跌倒预防管理专家共识

    <正>2018年10月19日发布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WHO报告[1]显示年龄在64岁以上的社区老年人每年跌倒发生率为28%~35%,年龄70岁或以上的为32%~42%,而居住在养老院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则更高。我国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显示本国≥60岁居民6个月内跌倒发生率为8%,亦处在较高水平[2]。

    2019年10期 v.29 649-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论著

  • 狼疮方颗粒对主动型Heymann肾炎大鼠模型的药效学研究

    张小林;曾嘉炜;罗美娟;李晓琳;陈孝;

    目的研究狼疮方颗粒对主动型Heymann肾炎(active heymann nephropathy,AHN)大鼠模型的药效学作用,为狼疮方颗粒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AHN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高、中、低剂量组),检测给药后各组动物模型中尿液的尿蛋白含量以及血清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核抗体(ANA)、肌酐(Cr)、尿素氮(BUN)、总补体活性(CH50)、免疫球蛋白G(Ig G)等的水平,探讨狼疮方颗粒治疗狼疮性肾炎的药效。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狼疮方颗粒能显著降低AHN大鼠尿蛋白、Cr和Ig G水平(P<0.05),狼疮方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BUN的水平(P<0.01);醋酸泼尼松、狼疮方颗粒对AHN大鼠ds-DNA、ANA、血清CH50水平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狼疮方颗粒对AHN疗效明确且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肾脏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有关。

    2019年10期 v.29 660-662+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复方酮康唑凝胶的制备工艺

    郑小燕;张慧慧;黄清清;申玉婷;

    目的通过星点设计优选复方酮康唑凝胶最佳成型工艺条件。方法以酮康唑和硝酸咪康唑的渗透量为指标,以卡波姆-940质量分数、甘油质量分数、聚乙二醇400质量分数为考察因素,分别设置不同的含量范围,优选最佳复方酮康唑凝胶成型工艺条件。结果优选最佳处方成型工艺为卡波姆-940质量分数为0.3%、甘油质量分数为35%、聚乙二醇400质量分数为10%,OD值达到最大为0.883 7。结论 3批验证试验结果,酮康唑平均渗透量为49.05μg·cm~(-2)和硝酸咪康唑平均渗透量为28.21μg·cm~(-2),计算总评归一值为0.896 8,预测值0.883 7,偏差1.48%,说明优选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2019年10期 v.29 663-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4K]
  • 藏红花素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曾超;姚远;范智文;秦晓平;席玉胜;陈运文;范积平;

    目的探讨藏红花素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8周龄雄性C57BL/6N小鼠左心室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细胞分为4组:正常细胞组(Control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复氧+藏红花素组(H/R+Crocin组)。检测细胞内超氧阴离子水平、细胞增殖能力、细胞迁移能力及Nox2水平。结果 (1)与正常细胞组比较,缺氧复氧组CMECs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5),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减弱、细胞内超氧阴离子水平显著升高(P<0.01);(2)予藏红花素预处理后,较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藏红花素组CMECs细胞增殖能力升高、细胞迁移能力增强、细胞内超氧阴离子水平降低(P<0.05);(3) Western Blot法显示,较正常细胞组,缺氧复氧组Nox2水平显著升高(P<0.01),予藏红花素预处理后,CMECs细胞经过缺氧复氧后,细胞内Nox2水平较缺氧复氧组降低(P<0.05)。结论藏红花素通过降低CMECs细胞缺氧复氧后Nox2水平,减少CMECs细胞内ROS水平,起到保护CMECs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

    2019年10期 v.29 669-672+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 广东土牛膝石油醚提取物的GC-MS分析

    袁德俊;吴启端;

    目的分析广东土牛膝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建立10批广东土牛膝石油醚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确定10批样品的共有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以平均相对百分含量大于1%的共有成分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鉴定31个化学成分,10批样品有35个共有成分。共有成分的平均相对含量合计为90.458%,已鉴定的共有成分平均相对含量合计为86.228%,含量最高的是Liguhodgsonal,为59.228%。聚类分析结果将10批药材分为4小类,各包含的样品数为5、3、1、1;各类样品共有成分平均相对含量合计(及主成分Liguhodgsonal含量)分别为97.191%(67.613%)、89.076%(50.756%)、60.947%(42.712%)、89.556%(34.118%)。结论广东土牛膝石油醚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是Liguhodgsonal。

    2019年10期 v.29 673-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 LC-MS/MS法测定人血清中氟哌啶醇浓度及其临床应用

    李璐;卢浩扬;尚德为;王占璋;邓书华;张明;朱秀清;胡晋卿;倪晓佳;温预关;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清中氟哌啶醇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方法采用LC-MS/MS检测,色谱柱为Agli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4.6 mm×50 mm,1.8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含3.5 mmol·L~(-1)甲酸铵)=82.5∶17.5,流速为0.6 m L·min~(-1),柱温35℃,进样量3μL。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清样本,采电喷雾离子源,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正离子模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 376.15→m/z 165.10(氟哌啶醇)和m/z 380.15→m/z 165.10(氟哌啶醇-D4),采用该方法对36例86份精神分裂症患者多次口服氟哌啶醇后稳态药物浓度进行监测。结果氟哌啶醇在0.2~20 ng·m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0)。低(0.6 ng·m L~(-1))、中(6 ng·m L~(-1))、高(15 ng·m L~(-1)) 3个浓度的质控样品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良好(RSD<15%),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3.36%,101.07%和97.91%,氟哌啶醇在低和高2个质量浓度水平的内标归一化基质因子变异系数(CV)为分别为10.18%和3.55%,均<15%。质控样品在室温放置24 h,冻融循环3次,-70℃冻存14 d后稳定性良好。临床血样检测显示,36例患者中仅24例稳态血药浓度在1.0~10 ng·m L~(-1)的有效范围内,性别与合并用药对检测结果无影响。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可用于氟哌啶醇临床血药浓度监测。

    2019年10期 v.29 67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 胺碘酮在0.9%氯化钠、5%葡萄糖和木糖醇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张炳镰;陈绍芳;

    目的研究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在临床常用3种输液(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木糖醇注射液)配伍溶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盐酸胺碘酮输液剂配伍溶液中不同时间点(5 h内)的含量变化,色谱条件为Agilent TC-C_(18)(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三乙胺-磷酸缓冲液(p H 3.2,65∶35,V/V),波长为242 nm,流速1.0 m L·min~(-1),柱温30℃,并观察其外观性状和p H的变化情况。结果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在0.45~3.6 mg·m L~(-1)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7),日内RSD值为2.23%,3种盐酸胺碘酮的配伍溶液在不同时间点的p H值、含量及外观性状等比较无显著变化。结论盐酸胺碘酮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室温下)5 h内其含量、外观和p H值均无明显变化,其配伍稳定性好。

    2019年10期 v.29 681-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大孔树脂-HPLC法测定淡竹叶中7种黄酮化合物

    李博;聂阳;朱俊访;

    目的建立大孔树脂-HPLC法同时测定淡竹叶中7种黄酮化合物(芦丁、槲皮素、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素、异牡荆素和木犀草素)的方法。方法采用D101型大孔树脂富集淡竹叶总黄酮;采用Agilent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和0.5%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360 nm。结果芦丁在15.20~45.60μg·m L~(-1),槲皮素在16.32~48.96μg·m L~(-1),荭草苷在15.04~45.12μg·m L~(-1),异荭草苷在17.44~52.32μg·m L~(-1),牡荆素在14.88~44.64μg·m L~(-1),异牡荆素在16.64~49.92μg·m L~(-1),木犀草素在15.20~45.60μg·m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3%、98.1%、96.8%、101.1%、102.1%、99.1%和103.7%。结论本方法同时测定了淡竹叶中的7种黄酮化合物,方法准确、重现性好。

    2019年10期 v.29 684-686+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exoS、exoU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朱柏珍;李小燕;方容;文艳琼;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两种表型铜绿假单胞菌(PA)的毒力基因及其耐药性,为防止其反复感染提供治疗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6~2018年住院患者中分离的黏液型PA 50株、非黏液型PA 50株,采用PCR法检测毒力基因exo U、exo S,KB纸片扩散法检测耐药性。结果 PCR结果显示50株黏液型PA中exo S、exo U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6%(28/50)、30%(15/50),50株非黏液型PA中exo S、exo U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8%(24/50)、40%(20/50)。未检出同时携带有exo S和exo U基因的菌株;K-B纸片扩散法结果显示非黏液型PA对10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黏液型PA,其中对氨曲南、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黏液型PA (P<0.05);携带exo U基因的菌株耐药率高于携带exo S基因的菌株耐药率,其中对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携带exo S基因的菌株(P<0.05)。结论临床分离PA中携带exo U基因的菌株比例低于携带exo S基因的菌株,但耐药率高,非黏液型PA中exo U基因阳性率比黏液型PA高,与非黏液型PA耐药率高于黏液型PA一致,黏液型PA体外药敏试验耐药率低,而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除生物被膜的影响外,现有的检测黏液型PA药敏方法是否能真实的放映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对PA治疗要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联合治疗;选择正确的给药剂量和用药方式、充分的疗程,防止其反复感染。

    2019年10期 v.29 687-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清开灵颗粒中3种成分含量

    孙雪荣;刘顺国;肖利颖;潘碧妍;陈红英;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清开灵颗粒中3种成分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别测定清开灵颗粒中栀子苷、黄芩苷、胆酸的含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清开灵颗粒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采用THUNIR V3.0软件以偏最小二乘法结合多种预处理方法及波长选择方法建立清开灵颗粒中3种成分含量与近红外光谱之间的校正模型,并通过决定系数、交叉检验的校正标准偏差和校正标准偏差来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并对未知样品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清开灵颗粒中栀子苷、黄芩苷和胆酸的近红外光谱模型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2、0.998 7、0.894 1;交叉检验的校正标准偏差分别为0.048 9、0.048 9、0.049 8;校正标准偏差分别为0.001 6、0.001 6、0.023 9。10批颗粒中栀子苷、黄芩苷及胆酸验证集含量的参考值与预测值接近。结论近红外光谱技术所建立的模型性能较好,能够快速准确的测定清开灵颗粒中3种成分的含量,并实现在线监控,保证生产质量。

    2019年10期 v.29 691-694+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 1例柳氮磺吡啶致严重粒细胞缺乏的案例分析

    孙旭;姚媛;熊芬;张庆业;蔡庆群;

    目的探讨柳氮磺吡啶致严重粒细胞缺乏的临床特点、诊疗原则和药学监护。方法通过回顾国内外关于柳氮磺吡啶致严重粒细胞缺乏的文献报道,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策略及用药方案。结果该患者在使用柳氮磺吡啶数天后引起粒细胞下降,停药后,仍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在予以对症处理后,患者在11 d后粒细胞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对于使用柳氮磺吡啶出现粒细胞缺乏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病情、用药史及粒细胞缺乏特点,准确判断原因并及时处理,因症施治,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019年10期 v.29 695-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临床药学

  • 日间化疗中心PIVAS院购赫赛汀保存与使用管理及持续改进

    谢嘉敏;观荣贵;黄焕均;陈卓佳;曾晓华;王琳环;刘韬;

    目j的基于PDCA循环法对PIVAS院购赫赛汀的保存与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及持续改进,提升PIVAS药学服务模式,促进安全高效用药。方法纳入2015年9~12月期间使用赫赛汀的341例患者作为PDCA循环质量管理前的对照组,纳入2016年6月~2017年12月间使用赫赛汀的2 219例患者作为质量管理后的观察组,同时纳入2018年1~12月间使用赫赛汀的3 259例患者作为持续改进的观察组,对比使用PDCA循环法进行质量管理改进前后某院患者使用赫赛汀的情况。结果该院日间化疗中心PIVAS现行的院购赫赛汀管理模式规范了赫赛汀的应用流程,在对照组中使用赫赛汀的缺陷率为2.05%(7/341),在观察组中使用赫赛汀的缺陷率为0%(0/2 219),有效杜绝了赫赛汀及其剩余药液结冰、超温、冻融等保存缺陷的发生。针对赫赛汀剩余药液过期的问题,采用赫赛汀按剂量收费模式,进一步优化了药物的保存和管理规程。结论日间化疗中心PIVAS基于PDCA循环法改进的院购赫赛汀管理实践规范了赫赛汀保存与使用的制度,保证了患者的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2019年10期 v.29 698-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 社区患者高毒型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研究

    赵梁艳;陆碧允;邵志坚;司徒瑞儒;

    目的了解所研究的社区人群中,高毒型幽门螺杆菌(Hp)的体外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胃镜检查时用快速尿素酶初筛出Hp阳性患者,通过Hp抗体分型确定所携带Hp菌株是否为高毒型,对高毒Hp患者的胃黏膜标本进行体外培养,用E-test法检测Hp对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共103例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65例Hp阳性,其中51例携带了高毒型Hp菌株,占78.46%,27例体外培养成功,药敏结果显示,Hp对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的耐药水平较低,分别为7.41%、0%、11.11%,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1.85%、81.48%、70.37%。结论高毒型Hp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较大,临床医生可根据耐药结果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高毒型Hp的根除率。

    2019年10期 v.29 703-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某院肾内科医药联合门诊现状调查及患者就诊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陈艾明;梁嘉碧;朱伟平;田琳;

    目的分析肾内科医药联合门诊的现状,探讨患者就诊行为的影响因素,为药学门诊的全面推广提供参考。方法纳入肾内科医药联合门诊就诊的患者67例和无联合门诊就诊意向的肾内科门诊患者44例,调查就诊患者的需求及满意度并对患者就诊行为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就诊患者对联合门诊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的用法用量3个方面,合计占比79.10%,就诊患者"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合计占比86.57%。Logistic回归显示,年可支配收入水平高(OR=2.55,P=0.007)、服药种数多(OR=5.24,P=0.001)、了解途径为经医师转诊(OR=425.17,P<0.001)或药师宣传(OR=25.13,P=0.001)为影响患者就诊的因素。结论在开展医药联合门诊的实践中。药师应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加强与医师交流,积极宣教,提高患者就诊率。

    2019年10期 v.29 706-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替格瑞洛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与评价

    雷煌平;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6月在某院行急诊PCI术的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并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血小板抑制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一般不良反应及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用药2,24,48 h后的血小板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大出血、死亡事件。观察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呼吸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用于PCI术的ACS患者,疗效优于传统药氯吡格雷,且安全性更高,有着较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9年10期 v.29 710-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某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预防性止吐用药分析

    雷玮成;杜宝萍;林晓泉;黄红兵;刘韬;陈卓佳;

    目的分析某院儿童肿瘤科预防性止吐用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研该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2018年10~12月的化疗用药和预防性止吐用药医嘱。参照NCCN指南,对化疗用药的致吐等级进行判定,依照致吐等级对止吐用药方案进行分析,并分析5-TH3受体拮抗剂医嘱的合理性。结果共获得有效病历228例,其化疗用药的致吐等级情况是高致吐97例(42.5%),中度致吐123例(54.0%),低致吐3例(1.3%),微致吐5例(2. 2%);止吐用药选择不合理有133例(46.2%),重复给药61例(26.8%); 291条5-TH3受体拮抗剂医嘱当中,超剂量给药133条(45. 7%),超年龄用药20条(6.9%)。结论该院儿童肿瘤科预防性止吐用药存在药品选用不合理、重复用药、给药剂量不当和超年龄给药等情况,临床应加强预防性止吐用药的管理,杜绝不合理用药现象。

    2019年10期 v.29 713-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药学进展

  • 中药有效成分对舌鳞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蓝紫连;潘宣;

    目的通过整理国内外中药有效成分抗舌鳞癌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以寻求进一步筛选优质抗癌药物成分。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等外文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02-07,共纳入了52篇文献。结果中药有效成分通过抑制细胞增殖、促凋亡、抑制转移等作用机制实现抗舌鳞癌作用。结论经研究证明,一部分中药有效成分抗舌癌作用显著,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

    2019年10期 v.29 716-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今日药学》杂志简介

    <正>《今日药学》杂志(http://www.jinriyaoxue.com)于1991年创刊,为中国药学会与广东省药学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药学学术期刊,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最大综合性药学社团专业人才荟萃、会员众多、影响广泛的优势,是广大医药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发表学术论文和成果的服务平台。月刊,每月25日出版,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出版物

    2019年10期 v.29 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6K]
  • 关于发布《老年人药物相关性跌倒预防管理专家共识》的通知

    <正>粤药会[2018]128号各医疗机构: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药物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可调节因素,在美国、欧洲被药师所重视,但我国药师对此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国内外老年人防跌倒指南提出应对老年人服

    2019年10期 v.29 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今日药学》诚聘审稿专家

    <正>《今日药学》杂志于1991年创刊,是中国药学会与广东省药学会共同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药学学术期刊,现为月刊,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50/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229X,邮发代号:46-170。本刊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最大综合性药学社团专业人才、会员众多、影响广泛的优势,是广大医药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发表学术论文和成果的服务平台。栏目覆盖与药学相关的所有领域,收录药理、药化、药分、

    2019年10期 v.29 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