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黄酮类化合物对AKR1C3抑制作用的研究

    郑雪花;姜赞;王小雨;潘淑琼;蔡雄;李钟;刘塔斯;

    目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靶标AKR1C3的抑制活性及构效关系。方法以9,10-菲醌为反应底物,采用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检测化合物对辅酶NADPH消耗速率的影响。结果 3'、4'、5、7位含酚羟基的木犀草素、槲皮素和杨梅素对AKR1C3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IC_(50)值分别为2.08μmol·L~(-1),3.36μmol·L~(-1)及4.90μmol·L~(-1)。3'、4'、7位含酚羟基的漆黄素和2'、4'、5、7位含酚羟基的桑色素的抑制活性次之,IC_(50)值分别为5.38μmol·L~(-1)及13.37μmol·L~(-1),4'、5、7位含酚羟基的高黄芩素、染料木素和4'、7位含酚羟基的大豆苷元的抑制活性最低。结论首次发现杨梅素对AKR1C3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发现3'、4'、5位酚羟基对黄酮类化合物的AKR1C3抑制活性产生显著影响,这些研究结果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后续开发奠定了一定基础。

    2018年08期 v.28 505-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 荔枝核有效部位群对糖调节受损大鼠胰腺组织HIF-1α和氧化应激因子水平作用

    钟世顺;邓志军;沙聪威;刘若轩;李阿荣;郭洁文;

    目的研究荔枝核有效部位群(SLEC)对糖调节受损(IGR)大鼠胰腺组织缺氧状态的改善及其对糖脂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长程高热高脂饲料喂养制备IGR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红景天组(0.2 g·kg~(-1))、SLEC低剂量组(0.1 g·kg~(-1))、SLEC中剂量组(0.2 g·kg~(-1))和SLEC高剂量组(0.4 g·kg~(-1)),连续给药6周,取血检测血糖、血脂和全血黏度;采用ELISA方法检测胰腺组织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和全血黏度显著升高,胰腺组织HIF~(-1)α和MDA含量升高,SOD含量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SLEC中、高剂量组大鼠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和全血黏度显著降低,胰腺组织HIF~(-1)α和MDA含量降低,SOD含量升高(P<0.05或P<0.01)。结论 SLEC通过调节IGR大鼠血流动力学及血脂谱,改善其组织缺氧状态和糖脂代谢紊乱,发挥治疗作用。

    2018年08期 v.28 510-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清肺合剂对哮喘模型大鼠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董勤;刘锐锋;

    目的研究清肺合剂对哮喘模型大鼠免疫功能和内皮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清肺合剂组,利用卵白蛋白(OVA)和氢氧化铝共同激发致敏建立哮喘大鼠模型,连续给药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IFN-γ及ET1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及BALF中的IL-4与ET1含量显著升高,IFN-γ含量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及BALF中的IL-4与ET1含量显著降低,IFN-γ含量升高(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清肺合剂组大鼠血清及BALF中的IFN-γ含量升高(P<0.05)。结论清肺合剂可降低大鼠机体的IL-4及ET1,升高IFN-γ。

    2018年08期 v.28 514-515+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FT-NIR法控制参芪扶正注射液用黄芪药材品质

    毛小荣;黄文华;宋艳刚;

    目的建立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法测定参芪扶正注射液用黄芪药材品质,以更好控制参芪扶正注射液的药材质量。方法样品粉碎后置于60℃烘箱内烘干,用研钵研碎,过60目筛,采用积分球模块采集漫反射光谱,以空气为背景;采集光谱波长范围为10 000~4 000 cm~(-1);分辨率为8 cm~(-1),采集次数64次;光谱外部环境条件为室温25℃。结果建立了黄芪中4种质量指标的NIR定量分析模型,除总皂苷外,其余模型的各项相关系数均在0.85以上,相对预测偏差均在合理的范围内,表明预测结果较为准确;RMSECV/RMSEP比值均接近1,表明所建模型较为稳健,可用于黄芪药材的快速定量分析。结论建立对黄芪中4种质量指标的NIR定量分析模型方法稳定、可重复,可用于参芪扶正注射液药材的质量控制。

    2018年08期 v.28 516-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 3种不同培养基蛹虫草甾醇类成分比较分析

    田野;李周;钱正明;李文佳;孙敏甜;梅全喜;

    目的比较桑蚕蛹虫草、柞蚕蛹虫草和蛹虫草子实体中甾醇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法,色谱柱为Agilent SB C_(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水和0.005%甲酸-甲醇溶液,梯度洗脱。结果麦角甾醇的含量依次为蛹虫草子实体>桑蚕蛹虫草>柞蚕蛹虫草;胆甾醇和谷甾醇仅能在桑蚕蛹虫草和柞蚕蛹虫草中被检测到,在蛹虫草子实体中未被检出。结论 3种不同培养基培养的蛹虫草产品中甾醇的种类和含量均存在差异,该研究为不同来源蛹虫草的质量控制、合理用药和综合开发提供了依据。

    2018年08期 v.28 520-522+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复方氯霉素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研究

    余鹏;吴磊明;刘丹;宫灿仪;

    目的建立医院制剂复方氯霉素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3次独立平行试验,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4部的要求对计数方法和控制菌检查法进行验证。结果计数法验证: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等5个试验菌株的回收比值均在0.5~2范围内;控制菌检查:各阳性试验菌均被检出,阴性对照均无菌生长。结论本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以及控制菌均可用薄膜过滤法进行检查。

    2018年08期 v.28 523-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HPLC法测定阿加曲班原料药的含量及异构体比例

    陈静;林玲;

    目的建立测定阿加曲班原料药含量及异构体比例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100 mm×4.6 mm,1.8μm)色谱柱,以0.1%醋酸铵溶液(用冰醋酸调节p H值至5.5)-甲醇-乙腈(70∶15∶15,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0 nm。结果阿加曲班的线性范围为159.7~372.6μg·m L~(-1)(r=1.000,n=5),定量限为0.3μg·m L~(-1)。结论本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分离度好,可用于测定阿加曲班原料药的含量及异构体比例。

    2018年08期 v.28 526-527+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HPLC法测定甲氧沙林搽剂的有关物质

    吴均成;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甲氧沙林搽剂的有关物质。方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Waters Nova-Pak C18,150 mm×3.9 mm,4μm),以水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以外标法测定补骨脂素和佛手柑内酯,限度均为1.0%;以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测定其他未知杂质,单个未知限度为0.2%,未知杂质峰面积的和限度为1.0%。结果甲氧沙林、补骨脂素、佛手柑内酯之间的分离度及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1.000;甲氧沙林、补骨脂素、佛手柑内酯的检出限分别为0.023μg·m L~(-1)、0.043μg·m L~(-1)及0.040μg·m L~(-1);定量限分别为0.076μg·m L~(-1)、0.141μg·m L~(-1)及0.132μg·m L~(-1),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且辅料无干扰。结论所建立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达到有关物质检查的要求,适用于甲氧沙林搽剂有关物质的检测。

    2018年08期 v.28 528-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金属MOF材料NP-101对盐酸阿霉素的包合工艺

    李世良;王君;徐月红;徐俊;

    目的优化新型金属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NP-101对盐酸阿霉素的包合工艺。方法以中心组合设计为原理,以药物与载体的投料比、水相p H和超声时间3个主要因素为自变量,以金属骨架材料对盐酸阿霉素的包封率为因变量,利用Design Expert8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确定了新型金属骨架材料对盐酸阿霉素的最佳包合工艺,工艺参数为药物与载体的比例为1.5,水相p H为7.17,超声时间为25 min,在此条件下包封率为98.3%。结论该方法能够较好地优化金属MOFs材料NP-101对盐酸阿霉素的包合工艺。

    2018年08期 v.28 531-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临床药学

  • 某院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与药物消耗量的相关性分析

    叶艮英;丁少波;梁淑贞;钟李青;

    目的分析某院2016~2017年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检出情况及其与抗菌药物消耗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2017年某院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析其与抗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药物用药量相关性。结果 2017年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显著高于2016年(76.64%vs.64.76%,1.89%vs.0.92%,36.81%vs.29.0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用药总量显著高于2016年[(7 899±81)g vs.(7 154±65)g,(3 855±73)g vs.(3 195±55)g],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消耗量呈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呈升高趋势,并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消耗量呈正相关。

    2018年08期 v.28 536-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的影响

    史晓丽;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0月某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移酶(ALT)、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及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均较低,血白蛋白(ALB)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可抑制肝纤维化进程,改善肝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2018年08期 v.28 539-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对比

    王毅;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n=35)采取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麻,对照组(n=35)实施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有效率为94.2%,高于对照组(82.8%);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8.5%,低于对照组(20%);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精吸麻醉应用于腹腔镜手术中,能够提升麻醉效果,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2018年08期 v.28 542-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磷酸奥司他韦在小儿流感样病例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郭瑜;黄东辉;

    目的探析磷酸奥司他韦对小儿流感样病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5例流感样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37)及试验组(n=38)。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方法为注射热毒宁,试验组患儿在注射热毒宁的基础上联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将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和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7.28%)高于试验组(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症状缓解的时间长于试验组,且治疗总有效率(77.78%)低于试验组(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小儿流感样病例,可加快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速度,减少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8年08期 v.28 545-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咽结膜热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陈果林;叶华生;欧阳甜;

    目的探究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咽结膜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2015年6月~2017年6月某院收治的100例咽结膜热的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喜炎平组,每组50例;常规治疗组根据临床病症给予相应的治疗,喜炎平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于喜炎平注射液,通过评估发热、咽部疼痛和眼结膜充血消退时间等,考察喜炎平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喜炎平组总有效率98.00%高于常规治疗组的8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喜炎平组患儿体温消退时间(1.4±0.5)d短于常规治疗组(2.5±0.7)d,咽痛消失时间(2.1±0.4)d短于常规治疗组(3.2±0.5 d)d,眼结膜充血改善时间(3.0±0.4)d短于常规治疗组(5.2±0.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对儿童咽结膜热具有显著的疗效,临床实践中具有推广价值。

    2018年08期 v.28 548-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某院中医科儿童中药用药分析

    李美芬;吴秀君;辜学敏;马书鸽;廖炽泉;

    目的统计某院中医科儿童中药处方,分析用药特点及使用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该院中医科2017年4月的儿童处方共659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统计软件分析患儿的性别比例、发病年龄、发病类型、常用药物频次以及主要病症所用中药频次等相关规律。结果患儿男女比例约为1.2∶1;年龄主要以1~4岁为主,4岁儿童占比最高(26.56%);发病类型主要以咳嗽(37.63%)及气管炎症(33.84%)等疾病为主;所有处方用药频次最高的依次为甘草、苦杏仁、麻黄、款冬花、薏苡仁等,常用两药物配伍中,以甘草、款冬花最高,常用三药物配伍中,以甘草、款冬花、法半夏最高,而咳嗽用药频次最高的则依次为甘草、苦杏仁、款冬花、麻黄及毛冬青等。结论该院中医科儿童处方用药分布合理,表明临床医生对儿童用药的选择慎重,该结果将有利于中药质量的提高,减少医疗隐患。

    2018年08期 v.28 551-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2012~2017年某院231份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王鑫铭;葛朝亮;

    目的基于中药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表的特点和具体关联因素,分析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特征,为安全、合理、规范使用中药提供分析数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上报国家ADR检测中心的231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根据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指导原则,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7对ADR报告中的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给药途径、临床表现及转归等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 231例ADR中,男女患者比例约为0.63∶1;年龄≥40岁的中老年患者居多(171例,占74%);涉及寒凉药居多(87种,占77.8%);ADR中口服用药占绝大部分(182例,占70.82%),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损害(123例,占46.95%)。停药后大部分患者好转(173例,占74.9%)。结论应根据中医中药的理论体系,结合整体观念的特点,围绕环境、气候、患者体质属性、药性寒热等诸多因素,因人因证、辨证论治,从而保证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2018年08期 v.28 554-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研究

    张诚光;董玉娟;欧阳炜;洪笃云;朱雅玲;

    目的构建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评价指标体系,方便临床药师开展合理用药点评工作,提高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水平。方法通过文献评阅、小组讨论及德尔菲法,构建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评价体系。向20名专家发放咨询问卷,对咨询结果进行分析,筛选指标并确定其权重。结果经两轮专家咨询,平均权威程度0.815,一级指标协调系数为0.743,二级指标协调系数为0.711,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最终形成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评价体系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1个,并确立了各指标权重。结论建立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评价指标体系可对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进行综合评价,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

    2018年08期 v.28 558-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广东省地市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存在问题及对策

    罗万婷;温润龙;李亮华;陈伟胜;

    目的探析广东省地市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存在的问题及深层原因,提出发展方向及对策。方法基于全国及广东省的调查数据及文献研究,结合法规及实际工作经验,剖析广东省市级监测机构现状及发展瓶颈。结果机构设置落后、专业人员缺乏、法规缺失或模糊、执法困难以及突发性群体或严重不良事件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等,制约着广东省地市级监测机构的发展。结论设置独立监测机构,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完善重点事件的救济及专家评价机制,是解决广东省药械化不良反应监测发展缓慢的必要措施。

    2018年08期 v.28 561-563+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运用PDCA循环构建痤疮药物治疗评价与干预系统

    郑维思;黄毅;宋珊;王娜;林镇庭;

    目的分析处方中痤疮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及干预措施对用药合理性的影响,提高门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通过运用PDCA循环模式,抽取2016年6~8月临床诊断为痤疮的处方共300份,进行点评并作系统分析与干预,干预后抽取2017年6~8月处方共计300份,对干预前后的不合理处方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比例由13.7%降为1.7%(P<0.05)。结论 PDCA循环模式引入到处方质控模式当中,作为质量持续改进并稳定的评价与干预系统,方法可行,能有效干预不合理用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2018年08期 v.28 564-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药品物流供应链物流SPD系统在某院的应用

    常惠礼;林杰茹;陈巧燕;薛标强;

    目的探索某院药品供应链物流SPD药品供应链管理的新模式及其效果分析。方法结合某院SPD物流系统的建设,分析该系统应用前后药房工作和药事服务方面的变化。结果与应用前比较,SPD系统减少了院内中转环节,有效降低成本,实现药品"零库存",账目相符率提高,药师劳动强度降低。结论某院通过引入SPD系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实现了药品库存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

    2018年08期 v.28 569-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药学进展

  • 枇杷叶紫珠的研究进展

    张静;黄昌杰;林惠蓉;

    从生药学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对枇杷叶紫珠的研究进展作简要阐述,为该药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2018年08期 v.28 573-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广东省药学门诊工作的推进

    郑志华;王勇;

    <正>近期,广东省药学会(以下简称"本会")推动的药学门诊工作成果在《欧洲医院药学杂志》发表~([1])。2017年,我国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医院药学面临从由传统的药品供应保障型向临床服务型转变。而药学门诊的设立,为药师进行药学服务搭建了全新的平台。2016年8月,本会与美国药师协会(APhA)共同启动APhA的药物治疗管理(MTM)培训项目。2016年11月,广东地区55名药师取得美国MTM

    2018年08期 v.28 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