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园地

  • 《今日药学》杂志2018年第4期继续教育试题及答题卡

    <正>为了给广大药学工作者提供更多不断学习提高的机会,经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今日药学》杂志将于2018年继续开设继续教育专版,每一期均有试题,其内容为该期刊登的有关药学领域相关知识。杂志每期设10道题,做对8道以上即为当期合格,授予II类学分0.5分,10期答题卡全部合格者授予II类学分5分。读者答卷后将答题卡寄至《今日药学》杂志编辑部,请详细注明姓名、工作单位、联系地址和电话。读者如需要参加该项学习,可订阅本刊全年杂志并向编辑部注册,注册费40

    2018年04期 v.28 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论著

  • 两面针中白屈菜红碱等成分的抗炎活性研究

    文屏;李加福;高咏莉;张雪;赵峰;

    目的考察两面针中白屈菜红碱等化学成分的抗炎活性。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建立体外验证模型,检测两面针中白屈菜红碱等6种化学成分对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_2(PGE_2)释放的影响,考察其抗炎活性。结果两面针中白屈菜红碱等6种成分对NO及TNF-α的释放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对PGE_2的释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两面针中活性成分的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PGE2的释放有关。

    2018年04期 v.28 217-220+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单粒子光学传感技术测定脂肪乳注射液中大于5μm的乳粒

    谢春燕;蔡文坚;曾少群;柳文俊;彭创业;岳峰;

    目的使用单粒子光学传感技术(LE/SPOS)测定脂肪乳注射液中大于5μm的乳粒,以完善乳粒的质量控制。方法参考国家药典委员会的脂肪乳注射液征求意见稿和美国药典(USP)的要求,对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和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生产过程产品及成品中大于5μm乳粒进行测定,对采样时间和方法的重复性进行考察,并应用于其他脂肪乳注射液。结果丙泊酚乳状注射液、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橄榄油脂肪乳注射液和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Ve)均符合要求(大于5μm乳粒≤0.05%)。结论 LE/SPOS法是评价大于5μm乳粒有效的方法,可以对脂肪乳注射液乳粒测定进行更全面科学的质量控制。

    2018年04期 v.28 22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 电位滴定法检查并测定碳酸氢钠制剂中的碳酸盐含量

    李美芳;刘敏;蔡锦雄;

    目的建立检测碳酸氢钠制剂中碳酸盐含量的电位滳定法。方法采用电位滴定法,以水为溶剂,用0.5 mol·L~(-1)盐酸滴定液滴定,以复合水相pH电极为指示电极,用电位法指示终点。结果电位突跃明显,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在较宽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8.4%~99.9%,RSD小于2.2%。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碳酸氢钠制剂的质量控制。

    2018年04期 v.28 226-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三十烷醇的含量

    段银;樊献俄;王昆;张伟;

    目的建立测定三十烷醇含量的气相色谱内标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以1,3,5-三苯基苯为内标物,选用DB-5毛细管柱(30 m×0.32 mm,0.5μm),柱温采用程序升温方式:230℃保持6 min,以10℃·min~(-1)升温至300℃,保持12 min,再以20℃·min~(-1)升温至310℃,保持5 min;进样口温度为320℃;FID检测器温度为330℃;氮气流速为2.5 m L·min~(-1),进样量为1μL,分流进样,分流比为10∶1。结果三十烷醇在0.050 88~1.146 mg·m 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784 14X-0.005 68(R~2=0.999 97);平均回收率为99.59%(RSD=0.80%)。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及耐用性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用于三十烷醇含量测定。

    2018年04期 v.28 229-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美沙拉嗪缓释胶囊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苏诗娜;谢清春;梁超峰;谢志宏;吕竹芬;陈燕忠;

    目的建立测定美沙拉嗪缓释胶囊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Aq(250 mm×4.6 mm,5μm)色谱柱,[磷酸盐缓冲液(pH 7.2)-四丁基硫酸氢铵溶液(TBAH)-水(250∶50∶200,V/V)]-乙腈(85∶15,V/V)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40 nm。结果美沙拉嗪在0.05~0.20 mg·m 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低、中、高浓度回收率分别为102.2%、102.1%及102.2%,RSD分别为1.87%、0.95%及0.87%。结论经过方法学验证,本法可用于美沙拉嗪缓释胶囊中美沙拉嗪的含量测定。

    2018年04期 v.28 23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 UPLC-MS/MS法测定银杏叶分散片中4种萜内酯的含量

    黄碧云;吴丹;刘夏雯;蔡轶;吴波;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同时测定银杏叶分散片提取物中4种萜内酯(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方法以芍药苷作为内标物,采用UPLC-MS/MS法,色谱柱为Eclipse Plus C18(5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 L·min~(-1),柱温为40℃。质谱采用负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扫描。结果白果内酯在8.34~66.72μg·m 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2.9%(RSD=2.42%);银杏内酯A在4.64~37.12μg·m 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3.2%(RSD=2.10%);银杏内酯B在3.375~27.00μg·m 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2.0%(RSD=1.31%);银杏内酯C在4.74~37.92μg·m 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4.0%(RSD=2.59%)。结论建立的UPLC-MS/MS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4种萜内酯成分,简单快捷、灵敏度高且专属性好。

    2018年04期 v.28 238-241+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 HPLC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伊马替尼和伏立康唑浓度

    杨丽玲;黄卫娟;韦卓纯;姜松;林绘;姚国新;刘治安;汤远亮;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伊马替尼和伏立康唑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采用岛津LC-15C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Wonda Sil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58 nm,柱温为30℃,血浆样品经高氯酸沉淀蛋白。结果伊马替尼在0.31~20.00μg·mL~(-1)、伏立康唑在0.44~28.00μg·mL-1浓度范围内,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15、0.21μg·mL~(-1)(S/N=3);定量下限和低、中、高共4个浓度的伊马替尼(0.31,0.62,5.00,15.00μg·mL~(-1))和伏立康唑(0.44,0.88,7.00,21.00μg·mL~(-1))的准确度范围分别为80.01%~105.74%、129.97%~100.49%,日内精密度RSD均小于2%,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5.09%~87.73%、80.07%~85.86%(n=5)。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同时检测伊马替尼和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

    2018年04期 v.28 242-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 HPLC法测定硫酸羟氯喹原料药中的苯酚

    李志芳;赵雪梅;

    目的建立测定硫酸羟氯喹原料药中苯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Inert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70∶30,V/V),流速1.2 m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苯酚质量浓度在0.11~1.15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回归方程:Y=15.424 8X+0.003 7,平均回收率为99.9%(n=9)。结论实验证明该法操作简单、准确性高且专属性强,适用于硫酸羟氯喹原料药中苯酚含量的测定。

    2018年04期 v.28 246-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 用氨基柱的HPLC法测定利巴韦林片含量

    木其尔;赵英奎;

    目的建立用氨基柱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利巴韦林片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NH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75∶25,V/V),检测波长为207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利巴韦林在12.95~103.6μg·mL~(-1)的浓度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9%,RSD=1.0%(n=9)。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利巴韦林片的质量控制。

    2018年04期 v.28 249-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临床药学

  • 二巯丙磺酸钠超说明书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安全性分析

    赖莎;李华超;洪燕萍;陈吉生;余青云;

    目的评价二巯丙磺酸钠注射液(DMPS)超说明书剂量治疗肝豆状核变性(WD)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2014~2016年期间某院接受DMPS超说明书剂量(>5 mg·kg~(-1)·d~(-1))治疗的WD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30例患者,可能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相对较高(18.18%),主要有过敏反应、血常规异常、神经系统反应等。其中,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占所有不良反应的38.33%,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红肿、发热及寒战等。其次是血常规异常,占所有不良反应的33.33%,但用药前后指标变化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MPS超说明书剂量治疗WD疗效佳,安全性好,可作为此类患者的静脉驱铜治疗首选药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8年04期 v.28 25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新生儿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郭静;汤昱;康文清;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新生儿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1月于某院住院治疗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新生儿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新生儿分为观察组(n=67)和对照组(n=67)。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段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临床改善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免疫状态及炎症反应各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经过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后,其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便性状恢复时间、腹泻次数减少时间及腹泻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IL-8、hs-CRP水平均表现为降低状态,IL-12水平表现为升高状态(P<0.05或P<0.01),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CD8~+水平均明显降低,CD3~+、CD4~+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结论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新生儿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可大大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减轻其炎症反应,并对其免疫功能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8年04期 v.28 256-258+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自控镇痛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李运繁;陈建廷;龙家棋;何文明;凌睿;李奕良;

    目的分析自控镇痛时采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手术治疗后早期认知功能的作用。方法将行髋部骨折手术并于术后接受自控镇痛的120例老年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0例。A组的镇痛药物剂量为舒芬太尼2μg·kg~(-1)+托烷司琼100μg·kg~(-1);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右美托咪定2.5μg·kg~(-1);C组为右美托咪定2.5μg·kg~(-1)+托烷司琼100μg·kg~(-1)+舒芬太尼1.5μg·kg~(-1)。观察3组的镇痛效果和谵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C组和B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且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消耗量均少于A组,C组的谵妄发生率(5.00%)明显低于B组(12.50%)和A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各时间点的镇静评分均低于C组,A组、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镇痛中,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且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早期认知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18年04期 v.28 259-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胰岛素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新生儿脐血中脑损伤相关蛋白及行为评分的影响

    吉艳梅;文彩铃;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干预对新生儿脐血中脑损伤相关蛋白及其行为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125例某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并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及其新生儿的病例资料。其中,观察组为孕期进行运动饮食无效及时给予胰岛素(诺和灵R)治疗的患者,共63例;对照组为只进行运动饮食治疗未给予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共62例。两组均抽取患者新生儿脐血,检测血中NSE、MBP及S100B的水平,并进行1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血中NSE、MBP及S100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分钟Apgar评分、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GDM患者,实施胰岛素干预能明显改善新生儿脐血中NSE、MBP及S100B的水平,并能提高1分钟Apgar评分及NBNA评分,减少新生儿脑损伤的发生。

    2018年04期 v.28 262-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二甲双胍对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促排卵效果监测

    邹燕;陈文慧;李秀梅;

    目的监测二甲双胍对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用药后促排卵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某院接收诊治的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达英-35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服用达英-35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生殖激素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患者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vs77.50%,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黄体生成素(LH)、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成熟激素(FSH)、睾酮及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后可提高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降低患者的流产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018年04期 v.28 266-26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刘少锋;任春霞;余杜生;欧阳火桂;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12月收治的腹泻患儿1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方案,对照组联用利巴韦林及头孢唑肟钠;治疗组联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止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小儿腹泻有助于快速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康复,提高疗效。

    2018年04期 v.28 269-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药物成本效果分析及用药不良反应评价

    陈健明;冯汉胜;陈彩霞;

    目的分析评价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药物成本效果及用药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某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0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偶数奇数法分为对照组(n=50)和治疗组(n=50),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洛赛克)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成本-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敏感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成本-效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敏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且费用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2018年04期 v.28 273-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品管圈在降低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中的应用

    刘春霞;戴素娟;周永恒;彭南星;邓丽华;吴巧利;林玲;沈渠深;邹海娟;

    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患者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根据品管圈的十大活动步骤进行活动,比较活动前后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39.1%下降到30.6%,同时圈员的品管手法、自信心、专业知识及责任感等无形成果均得到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促进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值得推广。

    2018年04期 v.28 276-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药学进展

  • 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立方法研究进展

    崔国宁;刘喜平;董俊刚;曾庆涛;

    溃疡性结肠炎是目前研究的重点疾病。基础研究所用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成为其研究的首要关键问题,模型的成功建立是决定实验成功的根本。目前基础研究所用的小鼠模型建立方法最常用为化学法诱导,大鼠模型建立最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法、免疫复合法及复合法等。其中,化学法诱导的模型,所用的剂量大小是成功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关键。根据实验报道3.5%的葡聚糖硫酸钠(DSS)灌胃诱导的小鼠模型最为合适,而50 mg·kg~(-1)TNBS/40%乙醇灌肠量诱导的大鼠模型最为适合。DSS建立的模型操作简单,目前所用DSS诱导建立大鼠模型的量有待进一步探讨。免疫复合法建立的大鼠模型优于单纯的免疫法所建立的模型,且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病理特点持续时间长达1~2个月之久。复合法建立的大鼠模型成功率高,病程持久,是一种理想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2018年04期 v.28 280-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端粒酶在端粒延长中的机制研究及其作为药物靶标的进展

    曲晓辰;许嘉越;王秉权;毛腾宇;吕浩骏;黄志纾;欧田苗;

    端粒酶是由RNA模板和蛋白亚基组成的核酸-蛋白复合物,是染色体末端维持DNA长度和染色体稳定性必需的一种逆转录酶。它可以通过逆转录合成得到DNA以延长缩短了的端粒DNA。该机制发生于细胞周期的S期,在分裂活跃的细胞(如癌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具体过程的作用机制仍有待探索。最新的研究在分子层面发现了端粒与端粒酶之间发生作用的关键蛋白及其机制。笔者在综述了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运用单分子成像技术研究端粒酶关键蛋白的研究结果,以及端粒和端粒酶在肿瘤诊疗和抗衰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2018年04期 v.28 285-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