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园地

  • 《今日药学》杂志2018年第2期继续教育试题及答题卡

    <正>为了给广大药学工作者提供更多不断学习提高的机会,经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今日药学》杂志将于2018年继续开设继续教育专版,每一期均有试题,其内容为该期刊登的有关药学领域相关知识。杂志每期设10道题,做对8道以上即为当期合格,授予II类学分0.5分,10期答题卡全部合格者授予II类学分5分。读者答卷后将答题卡寄至《今日药学》杂志编辑部,请详细注明姓名、工作单位、联系地址和电话。读者如需要参加该项学习,可订阅本刊全年杂志并向编辑部注册,注册费40

    2018年02期 v.28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专家共识

  • 围手术期血糖管理医-药专家共识

    <正>围手术期血糖异常包括高血糖、低血糖和血糖波动。血糖异常与外科手术之间相互影响。一方面,围手术期血糖异常与患者术后不良临床结局相关,包括增加手术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和死亡率,增加伤口愈合延迟、术后恢复差及住院时间延长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3]。另一方面,手术麻醉、创伤等应激可使胰岛素拮抗激素(如儿茶酚胺、皮质醇等)分

    2018年02期 v.28 7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论著

  • 复方广东土牛膝合剂对急性咽炎模型大鼠的疗效研究

    曾嘉炜;李瑞明;何秋毅;刘淑珍;陈孝;

    目的观察复方广东土牛膝合剂对急性咽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急性咽炎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并通过炎症动物模型进一步探讨复方广东土牛膝合剂的抗炎机理。方法建立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GAS)急性咽炎大鼠模型,观察复方广东土牛膝合剂对急性咽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以二甲苯制备小鼠耳肿胀模型、巴豆油诱导家兔声带炎症模型,研究复方广东土牛膝合剂的抗炎作用。结果复方广东土牛膝合剂各剂量组均可降低GAS急性咽炎大鼠动物模型白细胞计数、血清相关炎症因子IL-6、TNF-α(P<0.05);中、高剂量组复方广东土牛膝合剂可显著对抗二甲苯导致的小鼠耳肿胀(P<0.05);复方广东土牛膝合剂各剂量组均可抑制巴豆油诱导家兔声带指数升高(P<0.05)。结论复方广东土牛膝合剂对急性咽炎模型动物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这是其发挥临床疗效的重要基础。

    2018年02期 v.28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LC-MS/MS法测定人血清门冬酰胺浓度的不确定度评价

    卢浩扬;李广兰;尚德为;倪晓佳;王占璋;陈雨晴;谢焕山;温预关;

    目的评定LC-MS/MS法测定人血清门冬酰胺浓度的不确定度。方法采用A类评定评价重复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B类评定评价标准品称量、标准溶液和血清标准样品制备、血清样品提取过程、LC-MS/MS法测定及标准曲线拟合引入的不确定度,并计算合成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当置信概率为95%时,血清低(6μmol·L~(-1))、中(80μmol·L~(-1))、高(150μmol·L~(-1))浓度门冬酰胺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46μmol·L~(-1)、3.52μmol·L~(-1)及6.82μmol·L~(-1)。结论 LC-MS/MS法测定人血清门冬酰胺浓度的不确定度主要由样品提取过程和标准曲线拟合引入。

    2018年02期 v.28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HPLC法同时测定乳膏中的盐酸利多卡因和马来酸氯苯那敏

    宋周虎;周璐意;胡晓敏;顾梦娇;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抗敏止痒乳膏中有效成分盐酸利多卡因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采用ODS2柱进行分离,流动相为25 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80∶20,V/V,用50%磷酸溶液调节p H值至2.8),柱温为24℃,流速为0.9 m L·min-1,检测波长为262 nm。结果乳膏基质对有效成分的测定无干扰,盐酸利多卡因在57.08~456.64μg·m L~(-1),马来酸氯苯那敏在26.32~210.56μg·m L~(-1)的浓度范围内,进样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999 8;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2%和95.8%;日内精密度以峰面积考察,RSD分别为1.6%和2.3%;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2.6%和3.4%。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可用于该乳膏剂的质量控制。

    2018年02期 v.28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HPLC法测定猪肉中10种残留磺胺药物

    毛名祝;张垚;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猪肉中10种磺胺类药物的含量。方法样品经过乙腈-乙酸乙酯提取,正己烷脱脂净化,用phenomenex Gemini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0.5%甲酸水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柱温为28℃,流速为0.8 m 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回收率在74.7%~91.0%,检出限为0.010 mg·kg~(-1)(磺胺二甲异恶唑SIZ为0.020 mg·kg~(-1))。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猪肉中多种磺胺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2018年02期 v.28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柴苓护肝颗粒的水提工艺再优化研究

    莫国栋;杨瑾;林丽;曾维国;

    目的对柴苓护肝颗粒的水提工艺进行再优化。方法以总黄酮含量和干膏得率为指标,利用正交试验对柴苓护肝颗粒的水提工艺再优化,对药材的煎煮时间、加水倍量、煎煮次数及浸泡时间进行考察,筛选出最佳工艺。结果柴苓护肝颗粒的水提再优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浸泡20 min,提取2次,每次1.5 h。结论该工艺考察方法方便可行,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8年02期 v.28 98-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临床药学

  • 临床药学服务干预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效果

    蓝雪容;曾旭钧;李桥辉;苏敏;陈嘉敏;

    目的研究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影响,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药学服务模式,同时也为大面积推广慢性病药学服务理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100例,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发药不干预模式,实验组则采用临床药学服务模式进行干预,对组内患儿及家属实施疾病知识普及、用药教育及生活方式宣教等药学服务,观察两组患儿在不同时间点用药的依从性和哮喘控制情况。结果对照组中依从性好的患者(评分>28分)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分别为30%、28%及32%;而实验组则达到了70%、82%及94%。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在哮喘控制上,对照组中哮喘控制较好的患者(评分≥20分)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分别为28%、32%和32%;实验组则达到了70%、84%及90%。两组患者哮喘控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药学服务干预能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使哮喘得到较好的控制,长期开展药学服务,可以降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

    2018年02期 v.28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右美托咪定不同滴鼻剂量对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术前镇静效果影响的比较

    马姝丽;贾英萍;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不同滴鼻剂量对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术前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135例行择期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X 0.5μg·kg~(-1)组(D1组,n=45)、DEX 1.0μg·kg~(-1)组(D2组,n=45)和DEX 2.0μg·kg~(-1)组(D3组,n=45)。记录3组入室时配合度(患儿与父母分离评分)、焦虑情况[改良耶鲁术前焦虑评分(m YPAS)]、术后苏醒时间差异,并比较3组给药后各时间点(给药后10 min、20 min、30 min)镇静情况[镇静评分标准(Ramsay评分)]及给药前与给药后30 min时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结果入室时,患儿与父母分离评分比较,D3组>D2组>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 YPAS评分比较,D3组<D2组<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给药后Ramsay评分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各时间点Ramsay评分,D3组>D2组>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30 min后,3组HR水平均较给药前降低(P<0.05),且D3组<D2组<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给药前后Sp O2水平及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μg·kg~(-1)的DEX滴鼻剂量对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术前镇静效果较好,可降低患儿入室前焦虑情绪,提高患儿配合度,且不影响术后苏醒时间,对改善患儿入室状态有利。

    2018年02期 v.28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某院2014~2016年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梁淑贞;丁少波;何瑞荣;曾文谊;

    目的探讨某院2014~2016年细菌分离及耐药性情况。方法收集某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临床送检标本,采用微生物常规检测方法分离致病细菌菌株,并对菌株进行药敏实验,分析致病菌分布情况和药敏结果。结果 16 981份标本中,培养分离出细菌3 284株,占19.34%。其中革兰阳性杆菌896株,占27.28%;革兰阴性杆菌2 388株,占72.72%。前5位分离细菌为:大肠埃希菌1 168例,占35.57%;肺炎克雷伯菌466株,占14.19%;铜绿假单胞菌431株,占13.12%;金黄色葡萄球菌388株,占11.81%;鲍曼不动杆菌352株,占10.7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等均有一定敏感性,但鲍曼不动杆菌仅对阿米卡星有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G、四环素耐药性较高。结论医院应对致病细菌种类和耐药性进行追踪和分次,针对感染细菌种类和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以降低耐药菌发生率,提高临床合理用药。

    2018年02期 v.28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2015~2016年某院抗糖尿病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陈慧敏;黄斌学;莫灿强;

    目的分析某院抗糖尿病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和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院2015~2016年临床应用抗糖尿病药物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5~2016年某院抗糖尿病药物的销售金额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销售金额排名前3位的是二甲双胍、吡格列酮、门冬胰岛素30;DDDs排名前3位的是二甲双胍、格列美脲、吡格列酮;销售金额排序与DDDs排序的比值在0.6~2.0之间。结论该院抗糖尿病药物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符合糖尿病相关指南与共识的要求。

    2018年02期 v.28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120例儿童脓胸病例临床营养及免疫状况分析

    祁俊华;何艳玲;刘威;

    目的探讨儿童脓胸病例的临床营养及免疫状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某院120例儿童脓胸的病例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120例患儿中,只有1例8岁患儿住院时间>6周,119例患儿年龄在3岁以下,根据住院时间分为A组(<2周)及B组(2~6周),A组与B组比较,血红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住院时间延长,IgG、IgM呈下降趋势;IgA、IgE呈上升趋势。A组与B组相比,IgA、IgM、Ig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机体营养和免疫水平的检测,可以用于监测病情的发展情况,当发现内科治疗不佳时,应积极果断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2018年02期 v.28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合并结核和/或乙肝的复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合理用药分析

    莫颖倩;王俊伟;刘婷;林小玲;陈泽鹏;陈玉兰;戴冽;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及临床药师对合并活动性肺结核和/或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复杂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认识和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报道1例同时合并结核性胸膜炎和罕见血清型HBV携带(HBs Ag和抗HBs Ab同时阳性)的复杂RA的诊治过程,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用药过程和预后。结果该患者使用甲氨蝶呤、羟氯喹、柳氮磺嘧啶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RA。3HRZE/9HRE方案抗结核,第12月复查胸片无胸膜炎病变,遵医嘱停用。HBV全基因组测序示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3个位点突变(A1762T/G1764A/T1753V),恩替卡韦预防性抗HBV,治疗第6月HBV-DNA降至正常,期间转氨酶持续正常。结论合并活动性肺结核和慢性HBV感染的复杂RA患者,应理清各疾病关系,分清治疗先后和侧重,充分评估疗效与风险,加强多学科合作,使患者得到最佳的合理用药诊治。

    2018年02期 v.28 120-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3例眼局部用药导致全身不良反应的病例分析

    刘晓雯;陈劲炽;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眼科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的作用。方法报道3例使用滴眼液后引起全身不良反应的病例,分析眼科临床药师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判断、干预及患者转归的影响。结果眼科临床药师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可优化治疗效果,预防眼用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眼科临床药师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安全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和眼科特色临床药学服务的提供,能有效预防眼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2018年02期 v.28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1例妊娠合并粟粒性肺结核患者治疗方案的分析

    陈洁瑜;江慧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妊娠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模式及药学工作内容。方法通过分析1例妊娠合并粟粒性肺结核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介绍临床药师参与制定治疗方案、实施个体化用药监护及患者教育工作的过程。结果临床药师从安全性和有效性两方面分析患者的用药,促进了临床治疗药物的合理性,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特殊患者的治疗过程,可发挥药学优势,促进治疗方案的优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18年02期 v.28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近3年肿瘤专科医院结直肠癌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魏雪;潘莹;李晓燕;梁蔚婷;陈卓佳;刘韬;黄红兵;

    目的调查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某院2014~2016年结直肠癌手术病例300例,对其分组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持续用药时间及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6年间,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率为100%,使用频次前3的品种为哌拉西林舒巴坦(依次占57.0%,56.8%,70.4%)、甲硝唑(依次占34.2%,30.1%,23.5%)、头孢米诺钠(依次占5.1%,11.0%,3.8%)。联合用药以甲硝唑与β-内酰胺类联用为主(依次占98.2%,97.7%,95.8%),术中追加抗菌药物合理率稍有上升(依次占2.7%,6.9%,5.0%),近3年间,围术期48 h内预防用抗菌药物呈下降趋势(依次占76%,65%,60%),大于48 h持续用药呈上升趋势。术后感染率依次为14%,9%,9%。结论某院结直肠癌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用药时机选择不当、术中追加抗菌药物合理率较低、术后持续用药时间过长、联合用药不合理等现象,应进一步加强围手期抗菌药物的管理,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2018年02期 v.28 130-13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双膦酸盐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致严重不良反应系统评价再评价

    张建萍;卢丽清;陈永昌;邓伟民;李健;

    目的对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BPs)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致严重不良反应进行系统评价再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万方数据库,并进行手工检索,收集BPs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安全性系统评价/Meta分析,提取心血管不良反应、致癌性、下颌骨坏死和非典型性骨折等主要结局指标。采用AMSTAR工具评价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5.3软件对心血管不良反应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有关BPs安全性的系统评价19篇,AMSTAR评分均为中高等质量。心血管不良反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BPs后房颤和严重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抗骨质疏松药及安慰剂(P<0.05)。对其他不良反应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使用BPs会增加非典型性骨折和下颌骨坏死发生率,延长骨折愈合时间。结论 BPs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为房颤和严重房颤,长期使用者应注意非典型性骨折及下颌骨坏死等罕见且严重不良反应。

    2018年02期 v.28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 多部门联合管理模式加强门(急)诊注射剂使用管理

    刘春霞;周永恒;戴素娟;邓丽华;彭南星;吴巧利;林玲;

    目的为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加强门(急)诊注射剂使用管理,探讨多部门联合管理模式在规范门(急)诊输液的作用。方法通过多部门联合制定可行的管理规定,临床药师干预加强门(急)诊注射剂的使用管理,实施多部门联合管理模式后观察各个部门静脉输液处方使用比例等监控指标。结果采取多部门联合管理模式后,该院静脉输液处方使用比例最大降幅为52.47%,门诊静脉输液处方使用比例降幅达69.18%,急诊静脉输液处方使用比例下降25.81%,儿科静脉输液处方使用比例下降71.71%。同时,不合理处方量和抗生素用量随之下降。结论通过采取多部门联合管理模式,加强门(急)诊输液管理,门(急)诊输液更加规范,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成果显著。

    2018年02期 v.28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