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共识

  • 超药品说明书用药药物经济学评价专家共识

    <正>超药品说明书用药(以下简称"超说明书用药")又称"药品说明书外用法"、"药品未注册用法",是指药品使用的适应证、给药方法或剂量不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之内的用法。具体包括给药剂量、适应人群、适应证或给药途径等与药品说明书不同的用法~([1])。根据国内外调查报道,临床上超说明书用药较普遍存在~([1-4])。我国政府部门先后制订了《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

    2016年10期 v.26 681-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论著

  • miR-146a在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胡秋侠;李博;吴系美;佘若男;谭锦辉;黄翠萍;唐群芳;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iR-146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RA病情活动性及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82例RA患者(活动期47例,非活动期35例)及40例健康对照者PBMC中的miR-146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 RA患者PBMC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1.70±0.3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0.6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RA患者PBMC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1.91±0.05)显著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1.42±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活动期RA患者PBMCs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关节外表现的RA患者PBMC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2.13±0.12)显著高于无关节外表现的RA患者(1.59±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46a的表达水平与RA患者的DAS28评分呈正相关性(r=0.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沉(ESR)呈正相关性(r=0.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呈正相关性(r=0.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病程、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iR-146a在RA患者PBMC中的表达显著增高,并与RA病情活动度及特定临床表现相关,提示miR-146a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检测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可能有助于RA的诊断及病情活动性的判断。

    2016年10期 v.26 684-686+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红花黄色素滴眼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

    甄栋钦;苏映雪;王延东;

    目的研制红花黄色素滴眼液,并建立该制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按处方制备红花黄色素滴眼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红花黄色素中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乙腈-0.7%磷酸溶液(26∶2∶7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03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可以过滤除菌,并无菌分装至5 mL的聚丙烯药用滴眼剂瓶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6.012~16.032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93%,RSD为0.92%(n=9)。该色谱方法重现性高,耐用性好,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在室温放置24 h内基本稳定。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且含量测定方法可靠、准确,质量稳定,可用于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治疗。

    2016年10期 v.26 687-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HPLC法同时测定益骨颗粒中3种成分的含量

    彭红英;江涛;杨滨宾;陆颂规;陈雪华;刘敏珊;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益骨颗粒中淫羊藿苷、龙胆苦苷、马钱苷酸3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淫羊藿苷、龙胆苦苷、马钱苷酸3种成分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4.072~101.8,20.252~506.3,4.044~101.1μg·mL~(-1)(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1%、98.74%、98.77%,RSD分别为1.16%、1.02%、1.79%(n=6)。结论该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及专属性好,可用于益骨颗粒的质量控制。

    2016年10期 v.26 691-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

    张艳丽;麦海源;周庆春;肖建宁;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在降压过程中对高血压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 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予以左旋氨氯地平口服2.5 mg(qd),对照组予以缬沙坦胶囊口服80 mg(qd),用药3个月后监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NT-proB NP水平。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清NT-proB NP水平与阳性药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后,试验组血清NT-proB N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可降低高血压患者血清NT-proB NP水平,可改善临床预后。

    2016年10期 v.26 695-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毛冬青浸膏对糖尿病溃疡模型小鼠创面修复作用及机制研究

    罗骞;涂星;廖小红;

    目的考察毛冬青浸膏外用对糖尿病溃疡模型小鼠创面愈合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结合高脂饲料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在此基础上复制皮肤溃疡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胰岛素组(I),胰岛素+毛冬青低、中、高剂量(I+L,I+M,I+H)组和胰岛素+羟苯磺酸钙(I+CDC)组,分别给药;另取正常小鼠复制皮肤溃疡模型,涂抹等量生理盐水。以面积法测定各组的创面愈合率,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的表达情况。结果给药结束后,与单纯溃疡组小鼠相比较,其他各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降低,PCNA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下调;除胰岛素+羟苯磺酸钙组外其余各组FⅧ-RAg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下调;与单用胰岛素组比较,胰岛素联合毛冬青低、中、高剂量(I+L,I+M,I+H)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增加,PCNA和FⅧ-RAg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结论毛冬青外用对糖尿病溃疡具有较显著的修复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创面组织中PCNA和FⅧ-RAg的表达增加,从而促进表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

    2016年10期 v.26 698-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中链甘油三酯的含量

    王小妹;温恺嘉;梁北梅;杨阳;李继荣;唐顺之;许文东;袁诚;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中链甘油三酯的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以十六酸十六酯为内标物,100%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固定液(ZB-1)的非极性石英毛细管柱,柱温为290℃,进样口温度为300℃,火焰离子检测器温度为300℃,氮气流速为2.0 mL·min~(-1)进样量为1μL。结果辛酸甘油三酯在浓度范围为0.066~0.464 mg·mL~(-1)时,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3.872 3X+0.022 6,相关系数r~2=0.999 1,辛酸甘油三酯的定量限为0.03μg;癸酸甘油三酯在浓度范围为0.065~0.458 mg·mL~(-1)时,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4.185 6X-0.051 9,相关系数r~2=0.999 4,癸酸甘油三酯的定量限为0.06μg;方法的加样回收率为98.76%~101.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测定中链甘油三酯主成分的含量。

    2016年10期 v.26 703-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国产青霉素V钾片质量评价

    陈希;吴鑫;鄢雷娜;储梅君;

    目的评价国产青霉素V钾片的质量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法定标准方法和探索性研究(费休氏法测定水分)对青霉素钾片进行相关检验。结果 216批样品依据法定标准检验合格率为99.1%。不同厂家样品间的有关物质、平均片质量和水分数据差异显著,且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目前国产青霉素V钾片产品质量基本符合法定标准要求,但探索性研究提示某些厂家应改进处方工艺,标准应增加对水分的检测,以减少有关物质的总杂质量。

    2016年10期 v.26 707-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呋辛酯原料药中异丙醚的残留量

    陈冬妮;洪建文;彭洁;

    目的建立头孢呋辛酯原料药中异丙醚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柱顶空进样法气相色谱程序升温法测定。色谱柱为DB-624毛细管柱(30.0 m×0.320 m×1.80μm);进样口温度:180℃;氢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温度:220℃;柱温:程序升温,初始温度80℃,保持3 min,再以每分钟45℃的速度升温至200℃,维持3 min;载气:高纯氮气;载气流速:3 mL·min~(-1)。顶空进样,平衡温度:70℃,平衡时间30 min。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解介质。结果溶媒对残留溶剂测定无干扰,异丙醚在0.025~2.5 mg·mL~(-1)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1。回收率为106.0%。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控制头孢呋辛酯原料药中残留异丙醚的质控手段。

    2016年10期 v.26 710-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剂溶血的方法研究

    黄炜忠;蔡泽府;张清民;

    目的建立一种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注射剂溶血的方法。方法通过对多种注射剂的溶血值测定,比较肉眼观察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检测效果。结果肉眼观察法可检测到溶血率为5%及以上的样品,而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直接准确地判定溶血的程度。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可替代肉眼观察法,准确地判定注射剂的溶血。

    2016年10期 v.26 713-716+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五味子油中两种塑化剂污染来源的研究

    崔彩红;孙思颖;崔升淼;

    目的研究五味子油中塑化剂成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污染的来源。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五味子油,并对工艺进行塑化剂污染源考察;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选择离子扫描模式对五味子油中DBP、DEHP污染物进行检测。结果 DBP和DEHP在五味子药材中的含量分别为0.14 mg·kg~(-1)和0.11 mg·kg~(-1),而在五味子油中分别为0.22 mg·kg~(-1)和4.33 mg·kg~(-1),表明污染来源于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尤其是仪器中的密封部件。结论对密封配件进行超临界萃取可以减少DBP、DEHP的污染,应对超临界CO_2萃取仪器的密封部件中的DBP、DEHP最高允许含量进行安全性评价。

    2016年10期 v.26 717-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临床药学

  • 加味六味地黄汤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谭湘萍;麦泳仪;伍敏生;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结合本院制剂加味六味地黄汤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015年间在我院行IVF-ET患者104例作为对照组,行IVF-ET同时联合加味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的106例为中药组。两组均采用标准长方案垂体降调节治疗。中药组在启动降调之前先予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3个月,在经期结束后服用加味六味地黄汤,每日1剂,直至下一次月经来潮时停用,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疗程结束后行IVF-ET,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的同时加用加味六味地黄汤,连续7 d;取卵后予黄体酮的同时也予加味六味地黄汤。对照组不用中药。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和结局进行分析和判断。结果两组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及雌激素(E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组的促性腺激素(Gn)总天数总量更低,HCG日内膜厚度厚于对照组,中药组的移植胚胎数和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取辅助生殖技术的同时,运用加味六味地黄汤中药能减少Gn用量和提高妊娠率。

    2016年10期 v.26 721-723+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

    李晓燕;潘莹;魏雪;梁蔚婷;陈卓佳;刘庆;刘韬;

    目的调查分析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查阅2015年1月~6月妇科肿瘤患者符合围手术期要求的1066份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围手术期妇科肿瘤患者抗菌药物的总使用率为98.78%;单药使用为术前用药的主要方式,占术前给药总病例的99.33%;二联用药为术后主要给药方式(占术后71.70%),主要以硝基咪唑类联合头孢米诺、哌拉西林舒巴坦最为常见;给药时机主要为术前30 min至术前2 h,占术前给药病例的96.96%;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0.88%,Ⅱ~Ⅳ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为100.00%;Ⅱ类切口占总病例数的87.05%,该类中68.53%预防用药时长在大于48 h至5 d范围之间。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和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及管理。

    2016年10期 v.26 724-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年和5年的成本-效果分析

    廖云珍;叶晓光;周俊;

    目的对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行短期和长期的成本-效果分析,找出适合临床的较佳治疗方案。方法对门诊诊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年和5年的诊疗经过及疗效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肝功能指标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 g转阴率及其血清学转换率和耐药复发率。计算药物单价、疗程费用、药物成本-效果及敏感度分析。结果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有效,1年疗效分别为84%和36%,成本-效果比值分别为140.4元和1 680.0元,以恩替卡韦为基准,每增加一个效果单位则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需要增加1 014.3元。5年疗效分别为80.0%和64.0%,成本-效果比值分别为748.3元和945.0元,以恩替卡韦为基准,每增加一个单位效果则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需要增加38.8元。结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年以恩替卡韦有效率最高,成本-效果值最低,效果最佳。治疗观察到第5年2组间治疗方案的成本、成本-效果比及增量成本-效果比的差距已逐渐缩小。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短中期治疗成本效果较优,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的优点在于较短的有限疗程及较好的长远成本-效果性。

    2016年10期 v.26 728-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分析及抗菌药物耐药性研究

    周之昊;王鹤;

    目的探讨和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及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74株鲍曼不动杆菌均来源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集的临床标本,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进行药敏试验,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携带的耐药相关基因TEM、DHA、OXA-23、OXA-24、PER、IMP、VIM及16s DNA。结果 74株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为98.6%~100.0%;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为73.5%~86.5%;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为70.3%~85.1%;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为82.4%;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低,为55.4%;74株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耐药基因5种,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TEM(63.5%)、OXA-23(52.7%)、VIM(17.6%)、PER(9.5%)、OXA-24(2.7%),其中部分鲍曼不动杆菌携带2种或3种耐药基因;41株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扩增结果显示检出4种基因,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OXA-23(68.3%)、TEM(51.2%)、VIM(34.1%)及PER(4.9%)基因,部分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携带2种或3种的耐药基因。结论 TEM、OXA-23、VIM、PER基因是该院鲍曼不动杆菌携带的主要基因型,且部分患者携带了多种耐药基因,OXA-23、VIM及TEM基因与青霉烯类耐药有密切的关联。

    2016年10期 v.26 73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左旋氨氯地平对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内血管功能的影响

    吴育彬;吴映华;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脑梗死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血管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并轻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在相同的危险因素下,治疗组和对照组每天分别使用左旋氨氯地平2.5 mg和氨氯地平5 mg治疗1年。观察患者的血压、颈内动脉内膜厚度、狭窄支数、副作用等指标。结果治疗后,各组中血压、颈内动脉厚度、狭窄支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前后,血压、颈内动脉内膜和狭窄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可以降低患者血压,并有抗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和改善血管功能的作用。

    2016年10期 v.26 736-738+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紫杉醇和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晚期卵巢癌满意细胞减灭术后的疗效观察

    赵营;吕晓刚;吴蕴瑜;

    目的探讨比较紫杉醇和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在晚期卵巢癌满意细胞减灭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4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行满意卵巢癌细胞减灭术后,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紫杉醇+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对照组给予紫杉醇+顺铂方案静脉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的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灌注后试验组平均CA125值降至21.6U·mL~(-1),对照组平均CA125值降至95.5 U·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CD3+、CD4+和CD4+/CD8+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免疫状态明显改善,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紫杉醇和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可提高临床疗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2016年10期 v.26 739-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自动发药设备在医院药房的使用效果及评价

    林岱;

    目的探讨自动发药设备在医疗机构药房使用的实际效果以及药房自动化存在的问题。方法在药房使用自动发药设备后,对人员成本控制、患者取药速度、药品调配正确率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自动化发药设备在住院病区可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及调配准确率;在门诊投入可缩短患者取药速度,但需增加调配窗口及改变医生处方习惯;只有实现门诊及住院病区的一体化管理,才能降低人力成本。结论药房自动化设备投入后,每年需要不菲的设备保养、维修费用,其效果、产出间的性价比取决于每家医院的管理水平,不建议盲目购置。

    2016年10期 v.26 743-74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以EMZ为基础的高剂量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分析

    罗家远;罗少媚;李炳金;

    目的比较以埃索美拉唑(EMZ)为基础的高剂量和标准剂量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接受医治的8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设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标准剂量克拉霉素(CLT)+阿莫西林(AMX)+埃索美拉唑(EMZ)医治,对照组每次服用20 mg EMZ,每日2次;每次服用1 000 mg AMX,每日2次;每次服用500 mg CLT,每日2次,疗程10 d。治疗组行高剂量CLT+AMX+EMZ医治,每次服用400 mg EMZ,每日2次,其他药物服用量同对照组,疗程1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积分、症状改善、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症状积分、症状改善及HP根除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者行高剂量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与埃索美拉唑医治,可改善临床症状,并提高HP的根除率,而且不良反应轻微。

    2016年10期 v.26 745-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庄丽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116例患者按是否接受优质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加施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自制力及治疗态度评分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干预后ITAQ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对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患者的临床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对医院同行开展相关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2016年10期 v.26 748-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口服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颗粒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1例

    吴斌;谭娟;钟翎;

    1例1岁男性患儿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感染)",收治入院。口服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颗粒37.5 mg,约100 min后出现全身皮肤灰白,口唇及四肢紫绀、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等症状,遂予以正压通气、胸外按压、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心电监护等辅助治疗,同时快速扩容,并先后给予肾上腺素、洛贝林、阿托品、地塞米松静脉推注,抢救1 h无效而死亡。

    2016年10期 v.26 751-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