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药学

  • 剖宫产术后快速康复药学服务专家共识

    严鹏科;梅峥嵘;施胜英;殷锦锦;

    <正>广东省药学会2015年提出由药师负责围手术期的用药工作理念,并将负责外科药学工作的药师称之为外科药师(surgical pharmacist); 2021年提出要构建外科药师的知识体系——外科药学(surgical pharmacy)。制定各种外科药学工作的指引,可以有效推动外科药学学科发展。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指于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在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基础上优化的临床路径,从而减轻患者围术期心理及生理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023年03期 v.33 161-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药学进展

  • 孟河医派虫类中药临方炮制特色

    张晓鸣;蒋婷;

    孟河医派是明末清初始于江苏常州的地域性流派,其虫类中药的临床应用延传至今,因炮制方法独特而屡屡获效。本文通过对孟河医派虫类中药临方特色炮制品种和炮制技艺挖掘、收集和整理,从“病证结合,炮制意图明确”“化裁变通,达‘纠偏存性’之效”和“工艺标准结合,得‘特色质量控制’”3个方面揭示孟河医派虫类中药注重实效、临机应变的炮制特色,以期为开展炮制品种药效物质基础和毒性机制研究,为形成规范化、高质量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奠定基础,为本土流派特色炮制技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提供思路。

    2023年03期 v.33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李汉成;朱钊铭;曾茗;蒋昭;莫志贤;

    类过敏反应是目前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面临的一大难题,其发病快、复杂性高,导致难以究其发生机制。目前临床暂无检测类过敏反应发生的“金”标准,大多数情况仍按过敏反应进行救治和处理,因此,研究类过敏评价方法,建立与临床人类过敏密切相关的模型平台,才有可能减少其发生的概率。同时笔者建议,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评价方法,应以在体动物为主,体外评价为辅;大动物为主,小动物为佐。本文就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023年03期 v.33 175-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香茅草在不同物态下的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李大炜;黄晓珊;林诗曼;林钠婷;余巧;

    香茅草是禾本科香茅属芳香植物,其主要挥发成分为醛类、醇类和酯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其抑菌作用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国内外应用研究,以固相、液相、气相3种应用物态分类归纳了其抑菌研究进展,以期为该植物在农业、食品、医疗等产业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23年03期 v.33 180-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在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孔维波;徐静雯;

    肿瘤的免疫治疗在临床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为了模拟肿瘤在人体免疫环境中的发生机制与免疫治疗方案的可靠性,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不可缺少。目前已发展出了多种不同用途的免疫缺陷小鼠模型,本综述从其分类与应用方面进行总结,描述不同模型的特征、来源及应用特点,为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的选择使用提供参考。

    2023年03期 v.33 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论著

  •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用于制备连番止泻包衣微丸的工艺研究

    黄德浩;何文涛;周嘉纯;叶红斌;胡辉;黄丽;黄源林;宋吉明;

    目的 优选具有掩味作用的连番止泻包衣微丸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 通过微丸制备、以及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以黄连包合率为指标,确定包衣微丸制备工艺。结果 最佳工艺得到的最佳条件为用57.63%EC,20.35%HPMC,15.48%滑石粉作为包衣材料,黄连包合率可达到92.8%,且经过模拟药物在人工唾液中的释放速率,证明包衣微丸在人工唾液中2 min内未释放,5 min仅有少量释放。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行、预测性较好,该工艺研制的包衣微丸质量指标符合要求。

    2023年03期 v.33 1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复方五指柑胶囊HPLC指纹图谱研究

    刘亮锋;汪冰冰;冯丽洁;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复方五指柑胶囊HPLC指纹图谱。方法 Diamonsil ODS(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结果 建立了复方五指柑胶囊HPLC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分析软件确定了9个色谱峰为复方五指柑胶囊的特征峰,其相似度结果均在0.95以上。结论 该分析方法稳定可靠,为复方五指柑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2023年03期 v.33 196-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成本-效果分析

    赵怡佳;刘瑞哲;朱建红;邱凯锋;

    目的 评价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对比单纯化疗方案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的经济性。方法 从中国卫生体系的角度出发构建Markov模型,对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对比单纯化疗方案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循环周期为1个月,模拟时限为10年,生存数据来源于JUPITER-06研究,成本和效用数据来源于药智网和文献,均采用5%的贴现率。通过比较模型产出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与我国意愿支付(WTP)阈值,判断治疗方案的经济性。为验证模型的不确定性,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 基础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单纯化疗方案,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的ICER为71 723.65元/QALY,低于1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基础分析的结果较为稳健。结论 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当WTP阈值为1~3倍我国人均GDP时,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是一种具有经济学优势的治疗方案。

    2023年03期 v.33 200-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临床药学

  • 利用智慧临床药学实践平台培养妇产科临床药师实践与探索

    梅峥嵘;严鹏科;谭湘萍;殷锦锦;施胜英;曾晓敏;

    目的 构建智慧临床药学实践平台,探索智慧临床药学实践平台在妇产科临床药师培训中的应用。方法 构建集教学、实践、统计及评价于一体的智慧临床药师实践平台,利用智慧临床药学实践平台培训妇产科临床药师。结果 在智慧临床药学实践平台上建立了妇产科标准化的药学监护路径、用药教育模板、围术期药学服务规范及妊娠期哺乳期用药风险评估规范,利用智慧临床药学实践平台培训妇产科临床药师。结论 利用智慧临床药学实践平台实现了对妇产科临床药师的同质化、标准化培训,提高了妇产科临床药师培训质量,为妇产科临床药师培训提供参考及借鉴。

    2023年03期 v.33 207-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折风险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相关性研究

    何述亮;胡文文;胡建华;张遂辉;胡春华;

    目的 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折风险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某院收治的2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后是否发生骨折,分为骨折组(92例)和非骨折组(108例)。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骨代谢标志物的测定及骨密度测定,通过Pearson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骨折组中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12例(29.27%)低于非骨折组45例(9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折组骨密度值低于非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折组骨钙素(OC)低于非骨折组,β-胶原(β-CROSSL)水平高于非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折风险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呈负相关(P<0.001)。结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比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骨折风险低。

    2023年03期 v.33 212-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23例GLP-1受体激动剂致急性肾损伤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周瑾;杨晓姣;赵振宇;

    目的 分析GLP-1受体激动剂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表现、特点、规律及转归,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6月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关于GLP-1受体激动剂致急性肾损伤个案报道,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纳入病例中患者信息、ADR发生时间累及系统临床表现和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GLP-1受体激动剂致急性肾损伤的个案报道共23例(女性11例,45.83%;男性12例,54.17%);患者年龄以45~64岁年龄段较多(13例,56.52%);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1月左右(11例,54.17%);GLP-1受体激动剂致急性肾损伤主要以泌尿系统损害(30例,44.12%)及胃肠系统损害(25例,36.76%)为主;20例经停药和/或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治愈或好转;1例患者停药治疗后好转,再次用药后不良反应再现。结论 临床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时应慎重评估相关危险因素,尤其是对胃肠道反应较严重、合并用药较多、有相关肾脏疾病病史的老年患者需要调整药物使用剂量时,应加强对其肾功能的监测。

    2023年03期 v.33 216-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硬膜外分娩镇痛产时发热的危险因素及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

    胡娟娟;袁显平;王燕玫;

    目的 分析椎管内硬膜外分娩镇痛下产时发热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186例2021年5月~2022年10月于某院行椎管内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根据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后,入待产室测量的最高体温是否>37.5℃为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最高体温>37.5℃的发热组、最高体温≤37.5℃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 两组产妇BMI、初产妇、产前抑郁、胎膜早破、羊水污染、使用宫缩素、硬膜外镇痛给药方式、胎膜破裂至胎儿娩出时间、产程时间、分娩镇痛时间、阴道检查次数、IL-6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胎膜破裂至胎儿娩出时间、产程时间、分娩镇痛时间、阴道检查次数、IL-6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90、0.754、0.787、0.758、0.801、0.721。BMI(>27.5 kg·m~(-2))、羊水污染(是)、胎膜破裂至胎儿娩出时间(>4.8 h)、产程时间(>9.7 h)、分娩镇痛时间(>5.4 h)、阴道检查次数(>8次)是硬膜外分娩镇痛产时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BMI、羊水污染、胎膜破裂至胎儿娩出时间、产程时间、分娩镇痛时间、阴道检查次数是硬膜外分娩镇痛产时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为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策略指导。

    2023年03期 v.33 221-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 HPLC-MS/MS快速测定精神障碍患者血清中鲁拉西酮的浓度

    杨烨;肖桃;倪晓佳;张孜;刘舒静;黄善情;李晓琳;孔琬;卢浩扬;张明;尚德为;温预关;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人血清中鲁拉西酮浓度的方法。方法 内标选用鲁拉西酮-d_8,血清样品处理采用乙腈蛋白沉淀法,色谱柱为Agilent XDB-C_(18)(4.6 mm×50.0 mm, 1.8μm),流动相为甲醇(含5 mmol·L~(-1)甲酸铵和0.1%甲酸)-水-乙腈=66.67∶16.67∶16.67,等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柱温:40℃,进样量:2μL。应用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多反应监测:对照品鲁拉西酮(m/z 493.10→166.00)和内标鲁拉西酮-d_8(m/z 501.10→166.00)。结果 鲁拉西酮在1~2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在96.57%~99.34%,提取回收率在96.02%~98.39%,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15%,稳定性考察结果良好。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测定临床精神障碍患者中鲁拉西酮的血药浓度监测。

    2023年03期 v.33 227-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6S管理工具在Ⅰ期临床试验中心的应用

    黄冬香;段炼;黎笑媚;陈思含;戴丽萍;谢志红;李明琰;叶丽卡;

    目的 探讨将起源于企业的6S管理工具应用在医院Ⅰ期临床试验中心的模式和效果。方法 在Ⅰ期病房建设初期即应用6S管理工具从整理、整顿、清洁、规范、素养、安全6个方面形成质量管理基础,通过初期(2019~2020年)与持续改进阶段(2021~2022年)的自身对比,考察6S管理工具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 试验现场6S诊断表评分由初期(87.07±3.08)分上升到持续改进阶段(93.43±2.23)分,成效显著。物品准备和档案查找的操作耗时分别由初期(4.47±0.48)min和(5.36±0.42)min,显著下降到持续改进阶段(1.94±0.31)min和(0.84±0.08)min,显著减少了时间。近100名受试者完成全部筛选流程时间由前期(5.1±0.4)h显著降低到(4.5±0.4)h。结论 通过6S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从领物、存物、摆放、标识、洁净、应用形成全程化管理体系,提高了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素养。从而为临床试验安全提供保障。6S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保证了临床试验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使Ⅰ期临床试验中心在运行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值得推广应用。

    2023年03期 v.33 231-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疫情下远程临床试验监查稽查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刘祖玫;卢慧勤;陈燕;连万民;李观明;

    通过数字化系统进行远程监查稽查,可减轻申办者及相关管理方对临床试验进行评估和质控的时间及经济成本,控制临床研究的数据质量和完成进度,在疫情期间减少人员流动及感染的风险。本文通过梳理现行法规标准及实践需要,总结了远程监查稽查系统建设中应考虑的要点,并依托广东省某三甲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建立远程监查稽查系统并在临床监察中进行了应用。数字化的远程监查稽查系统便于汇总多系统的源数据进行核对与溯源,在受试者信息自动脱敏、监查稽查留痕质控、结论确认反馈、跨项目跨中心数据汇总分析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并有助于从监查稽查环节的信息化推动临床试验全流程数字化。

    2023年03期 v.33 236-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