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浩澜;陈琪;许姿敏;霍淑霞;乔叶军;翁森;方继辉;颜林;
目的 探究化妆品中药原料紫草素和姜黄素在动物替代试验中的应用。方法 选用紫草素和姜黄素单体原料分别进行体外兔角膜上皮细胞短时暴露试验,体外3T3中性红摄取光毒性试验与皮肤变态反应:局部淋巴结试验(DA法,LLNA:DA)。结果 紫草素在3个试验中结果均为阴性。姜黄素不能在兔角膜上皮细胞短时暴露试验和体外3T3中性红摄取光毒性试验规定的溶媒中均匀溶解,只进行了LLNA:DA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 动物替代试验结果显示紫草素眼刺激、光毒性和致敏性为阴性,姜黄素致敏性为阴性。姜黄素和紫草素在规定溶媒中的溶解性决定了二者在动物替代试验中的适用性,在进行动物替代试验前需对样品进行充分的溶解度预试验。
2022年02期 v.32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 陈玉娜;赵嘉兰;陈学增;党桂宁;盛小燕;黎赛;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艾迪注射液治疗乳腺癌的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TCMSP)、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筛选及文献查找,收集中药黄芪、人参、斑蝥和刺五加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从GeneCards、PharmGKb、OMIM、DrugBank和TTD数据库获得乳腺癌相关靶点。提炼出艾迪注射液作用于乳腺癌的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 3.8.0软件和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艾迪注射液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乳腺癌”网络可视化图和蛋白互作网络,通过两次打分筛选得到核心网络。利用clusterProfiler对所获靶点进行GO以及KEGG通路富集。最后应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核心活性成分-槲皮素和山柰酚与关键靶点-JUN、AKT1、RELA、STAT1的作用强度。结果 艾迪注射液有活性成分51个,234个作用靶点,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47个,具有重要作用的中药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等,核心靶点有AKT1、JUN、STAT1、MAPK1、RELA等。GO富集分析提示主要涉及活性氧的代谢过程、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艾迪注射液治疗乳腺癌的潜在机制与调控AGE-RAGE、PI3K-Akt和HIF-1等信号通路有关。分子对接实验显示,艾迪注射液中的核心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结合活性均较好,其中槲皮素、山奈酚与AKT1结合最紧密。结论 本研究初步证明了艾迪注射液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乳腺癌的特点,为后续深入探讨其分子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2022年02期 v.32 106-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 庄文斌;陈吉生;马建春;陈慧;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五味消毒饮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A)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各类数据库和运用相关软件,确定五味消毒饮与GA的交集基因;构建“化合物-交集基因-疾病”网络模型并确定核心基因;运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注释富集分析。结果 五味消毒饮与GA的交集基因共19个;GO功能富集中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受体配体活性、细胞因子活性为主要的生物过程;KEGG通路注释富集中类风湿性关节炎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为主要通路。结论 通过对五味消毒饮治疗GA作用机制的研究,揭示五味消毒饮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
2022年02期 v.32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 徐光辉;何冬婷;袁毅亦;贾暖;
目的 使用3D打印技术制备复方丹参缓控释制剂,实现复方丹参制剂中特定组分在特定部位释放。方法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设计多组分、双层级释放的药物三维数字模型,使用热熔挤出方式制备负载药物的打印丝材,使用熔融沉积3D打印方式制备复方丹参缓控释制剂,以及体外溶出试验初步测试制剂中药物释放情况。结果 使用3D打印技术成功制备复方丹参缓控释制剂,实现了药物组分中冰片仅在肠道中释放,而丹参和三七在胃肠道中均可释放的特性。结论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科学技术,可用中药制剂现代化的研究。
2022年02期 v.32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 陈超志;林勤;程芷琰;李龙明;罗肖华;蔡宇忆;叶永浩;
目的 采用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鉴定粤产竹根薯(又名竹芋)Marantak arundinacea L.与及其易混淆品(包括飞羽竹芋、苹果竹芋和双线竹芋),以确保竹根薯药材质量。方法 收集药材样品,对其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正向测序,所得序列用Codon Code Aligner软件校对拼接后,利用MEGA 6.05对序列进行分析比对,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利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聚类树。结果 竹根薯种内遗传距离明显小于它与其同属的种间遗传距离,基于ITS2序列建立了NJ树,能准确将竹根薯与其混淆品区分。结论 基于ITS2序列可以科学准确地对竹根薯及其易混淆品进行鉴定,为竹根薯的生药鉴别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2022年02期 v.32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 何焯斌;黄琦;沈千汇;谭国英;杨丰庆;钱正明;
目的 采用便携式血糖仪建立一种简单、有效、低成本的中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方法。方法 样品溶液与0.75 U·mL~(-1)α-葡萄糖苷酶溶液、5 mg·mL~(-1)PNPG(4-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溶液37℃水浴反应2 h后,加入0.2 mol·L~(-1)碳酸钠溶液终止反应,利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检测,并使用传统酶标仪检测方法对结果验证。结果 血糖仪与酶标仪的检测结果经t检验分析,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结论 新建立的便携式血糖仪分析方法可应用于中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该方法降低了筛选成本,扩大了应用范围。
2022年02期 v.32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 黄引;赖烨才;秦飞;肖颖;王健松;
目的 建立体内外相关分析模型研究盐酸环丙沙星片体外溶出及渗透过程,对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进行预测,并与临床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MacroFlux型药物生物等效性预测系统,以空腹肠模拟液为介质,分别比较参比制剂和仿制制剂的溶出及渗透行为,通过关键质量参数考察药物的释放和吸收过程,评估预测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是否生物等效。结果 在空腹肠模拟液中,盐酸环丙沙星片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的溶出行为和渗透速率基本一致,与临床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结果吻合,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结论 建立体内外相关分析模型快速而有效地预测了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
2022年02期 v.32 128-13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 周海穆;刘丰;周志;王娜娜;王晓冲;应国红;
目的 建立3种不同规格(0.5,1.0,5.0 mg)他克莫司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按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1105和1106,采用薄膜过滤法,对多规格他克莫司胶囊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研究。结果 3种规格他克莫司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均可采用薄膜过滤法,微生物回收比值均在0.8以上。结论 他克莫司对黑曲霉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含量越高抑制作用越强;采用薄膜过滤法,在稀释液及冲洗液中添加中和剂吐温-80和卵磷脂,并增大供试品稀释比例可极大地消除他克莫司对黑曲霉生长的抑制作用。
2022年02期 v.32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 何佩华;徐伏莲;阮淑芳;林悦甜;赵晓君;陈龙涛;郑小泳;朱建忠;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分级药学监护模式的建立及应用。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12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由临床药师根据患者情况划分不同等级,并实施相应的分级药学监护项目。对照组不划分等级,由临床药师凭经验或工作习惯实施药学监护内容。干预时间为3个月。考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服药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PANSS量表总分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服药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级药学监护模式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依从性,并提高药学监护效率。
2022年02期 v.32 142-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 刘香芳;滕文兵;倪穗琴;
目的 通过分析某院0~6岁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达标率及用药剂量的关系,探讨优化儿童患者万古霉素给药方案。方法 根据纠正胎龄后的年龄将患儿分为A(年龄<7 d),B(年龄7~28 d),C(年龄>28 d)3组,分析不同年龄组患儿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水平和达标率情况,比较说明书推荐剂量、指南推荐剂量与实际剂量的差别。结果 106例0~6岁患儿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168例次,以5~15 mg·L-1为目标谷浓度的万古霉素达标率为57.74%(98/168)。A、B、C 3组的血药浓度达标率分别为43.59%(17/39),54.00%(27/50)和67.09%(53/79),A、B组达标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的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15.88±1.36),(13.51±0.82)和(11.10±0.69),C组的平均血药浓度低于另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浓度达标患者的实际用量高于指南推荐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说明书推荐的最大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浓度达标患者的实际用量高于说明书及指南推荐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浓度达标患者的实际用量高于说明书推荐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指南推荐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院0~6岁患儿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达标率整体偏低,尤其是新生儿。对于肾功能正常的儿童,日龄7 d以内的患儿初始剂量可以按照说明书用药,日龄大于7 d的患儿可用稍大于说明书推荐的最大剂量,说明书推荐1月以上患儿的用药剂量偏小,应按照指南每天至少给予60 mg·kg~(-1)的初始剂量。
2022年02期 v.32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 盛飞凤;陈莉婧;杜敏群;方瑞;
目的 评估艾司氯胺酮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和产后抑郁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4月在某院产科行剖宫产的产妇共70例,其中对照组40例,试验组30例。两组产妇术后均使用自控静脉镇痛泵,对照组镇痛泵中的药物为舒芬太尼100μg,而试验组为舒芬太尼50μg加艾司氯胺酮50 mg。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12,24,48 h 3个时间点的疼痛程度,并记录使用镇痛泵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1周根据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价产妇抑郁情况。结果 两组的VAS评分、EPD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但本研究未发现它对产后抑郁有预防作用。
2022年02期 v.32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 邹思璐;刘丽英;夏如冰;
目的 探讨胞磷胆碱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加用胞磷胆碱治疗,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清学指标、炎症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10.34±1.56)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为(60.69±6.25)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CMP-14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为(10.23±1.52)μmol·L~(-1)、(8.75±1.12)μg·L~(-1)、(9.52±1.14)μg·L~(-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为(5.68±1.14)mg·L~(-1)、(18.96±2.23)pg·mL~(-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胞磷胆碱联合氯吡格雷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减轻脑部炎症反应,加快血清Hcy、CMP-140、NSE水平复常,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2022年02期 v.32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 刘宇思;秦卓;蓝春海;曹伟灵;
临床药师参与1例利奈唑胺致周围神经炎不良反应的分析和监护,以期引起临床重视,减少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临床药师根据药物引发周围神经炎的时间相关性和药物与不良反应因果关系的判断准则,建议临床停用利奈唑胺,患者周围神经炎好转。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治疗实践,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2022年02期 v.32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