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说明书用药专栏

  • 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目录(2021年版新增用法)

    <正>~~

    2021年11期 v.31 801-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超说明书用药循证评价规范》团体标准解读

    邱凯锋;何志超;陈泽鹏;朱建红;郑志华;伍俊妍;

    2021年5月,广东省药学会发布了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起草的《超说明书用药循证评价规范》团体标准(T/GDPA 1-2021),为超说明书用药提供了循证评估指引。本文对该标准进行了介绍,以期帮助临床医师与药学人员掌握超说明书用药循证评价的方法与流程,从而进一步促进超说明书用药的合理使用与规范管理,并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超说明书用药循证评价体系。

    2021年11期 v.31 811-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我院贝伐珠单抗超说明书用药循证评价

    韩笑;梁蔚婷;陈卓佳;黄红兵;刘韬;

    目的对我院贝伐珠单抗超说明书用药进行循证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统计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贝伐珠单抗医嘱,引用Thomson系统对超说明书用药的收录结果,无结果可引用的情况则检索相关临床研究后,使用GRADE方法评价超说明书用药循证证据的质量等级。结果我院贝伐珠单抗超说明书用药主要有卵巢癌、乳腺癌、宫颈癌、肝癌、肾癌、恶性胸膜间皮瘤、腹膜癌、输卵管癌、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瘤和软组织肉瘤。Thomson系统已收录的瘤种为卵巢癌、乳腺癌、宫颈癌、肝癌、肾癌、恶性胸膜间皮瘤、腹膜癌和输卵管癌;未收录的瘤种为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瘤和软组织肉瘤,使用GRADE方法评价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均为低等级。结论贝伐珠单抗用于特定情况下的卵巢癌、乳腺癌、宫颈癌、肝癌、肾癌、恶性胸膜间皮瘤、腹膜癌和输卵管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用于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瘤和软组织肉瘤仍缺乏高质量循证证据,需谨慎用药。

    2021年11期 v.31 815-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论著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紫草治疗乳腺癌作用机制研究

    闫晓彩;敬晓莉;裴晓华;徐海燕;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和分子对接探讨紫草多靶点、多通路抗乳腺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紫草的活性成分与靶点,GeneCard与DisGeNET数据库检索与乳腺癌相关的靶点,基于Cytoscape 3.6.1软件及STRING数据库构建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的网络与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David 6.8数据库进行GO生物功能分析和通路富集,阐述紫草治疗乳腺癌的机制。Autodock软件进行药物分子与蛋白的对接。结果得到紫草活性成分11个。通过Venn图获得46个与疾病相关的靶点,ESR1、AR、PTGS2、HSP90AA1、NCOA1等可能为其关键靶点。GO功能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表明紫草对治疗乳腺癌涉及多个生物合成过程与通路。分子对接中以紫草素、谷甾醇与乙酰紫草素为例,表明其与关键蛋白对接较好。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证明紫草治疗乳腺癌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性。

    2021年11期 v.31 821-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5K]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机制研究

    刘健;刘嘉琴;李文群;伍俊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CGN)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TCMSP等数据库及文献检索小柴胡汤中组方药材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和PharmGkb等数据库获取CGN疾病靶点,应用R语言筛选出小柴胡汤治疗CGN的主要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小柴胡汤-慢性肾小球肾炎靶点调控网络,结合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利用R语言对预测的小柴胡汤作用靶点进行GO生物功能分析以及KEGG通路富集;选取关键作用靶点与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进一步探讨小柴胡汤治疗CGN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经过OB、DL初步筛选,获得小柴胡汤中活性成分214个和药物疾病交集基因122个,其中MAPK3、MAPK1、RELA等靶点可能与CGN密切相关,小柴胡汤治疗CGN主要涉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结论小柴胡汤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及多种通路治疗CGN,其抗炎及调节免疫的药理作用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

    2021年11期 v.31 827-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0K]
  • 补中益气安神汤对脾虚失眠大鼠CREB/BDNF/TrkB信号通路的影响

    李静;郑柳怡;黄惠琼;陈晓东;甘海宁;王丽;朱蓓蓓;黄雪君;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安神汤(BZYQAS)对脾虚证失眠脑肠轴CREB/BDNF/Trk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组,模型组,百乐眠组,地西泮组补中益气汤组,补中益气安神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采用复合造模法[隔日禁食,大黄水煎液灌胃、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复制大鼠脾虚型失眠证候模型。造模第3周开始给药,给药2周后检测大鼠大脑BDNF、GABA和5-HT以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大脑和结肠中CREB、BDNF以及TrkB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中益气安神汤能改善脾虚型失眠证候模型大鼠睡眠时间,显著性增加大脑BDNF、GABA以及5-HT含量(P<0.01,P<0.05)并降低血清TNF-α、IL-1β含量(P<0.01,P<0.05);显著性上调大脑CREB/BDNF/TrkB蛋白表达(P<0.01,P<0.05),并抑制结肠中CREB/BDNF/TrkB蛋白表达(P<0.01或P<0.05)。结论补中益气安神汤治疗脾虚失眠可能与上调大脑CREB/BDNF/Trk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并抑制该通路在结肠中的表达有关。

    2021年11期 v.31 834-838+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 岭南饮片制枳壳不同化学部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影响

    龙江玲;黄莹莹;杨婷;王红阳;赵婷秀;夏荃;

    目的探究岭南特色饮片制枳壳不同化学部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大鼠胃肠动力和脑肠肽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石油醚-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萃余组、挥发油组和总黄酮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实验组大鼠采用"夹尾+不规则饮食"法制备FD模型。持续给药2周后,测定大鼠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生长抑素(SS)、神经降压素(NT)、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挥发油部位可降低大鼠胃残留率(P<0.05),总黄酮部位可升高大鼠的小肠推进率(P<0.01);正丁醇部位及总黄酮部位可降低FD大鼠血清中SS及NT的含量(P<0.01),萃余部位和总黄酮部位可升高GAS含量(P<0.05),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及总黄酮部位可升高MTL含量(P<0.05)。结论制枳壳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症状,不同化学部位的作用机制不同,这与胃肠道动力改变及脑肠肽SS、NT、GAS和MTL的分泌异常有关。

    2021年11期 v.31 839-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细胞膜固相色谱法筛选夏枯草抗人乳腺癌细胞效应成分

    吴勇辉;杨安平;刘辉;

    目的应用细胞膜固相色谱法(CMC)筛选夏枯草中抗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效应成分。方法采用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与夏枯草提取液共培养,让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细胞膜上靶点与夏枯草提取液成分结合,洗去未结合的其他成分,再用磷酸盐缓冲液(pH=4.0)使细胞膜靶点失活,让结合于细胞膜上的夏枯草提取液成分解离,解离液经萃取后用液质联用仪进行测定与解析,并用CCK8法检测结合于细胞膜上的成分抗人乳腺癌细胞活性。结果通过细胞膜固相色谱法检测出结合于MDA-MB-231细胞膜上的成分有芦丁、迷迭香酸,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芦丁、迷迭香酸均在实验浓度对MDA-MB-231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P<0.01)。结论夏枯草中抗人乳腺癌细胞活性的效应成分为芦丁、迷迭香酸,芦丁、迷迭香酸可以作为夏枯草的质量控制成分。

    2021年11期 v.31 844-846+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HPLC-柱后光化学衍生法测定大七厘制剂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及安全性评价

    吴良发;许妍;姜军华;袁铭铭;郑盈莹;

    目的建立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七厘制剂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和G_2的方法。方法样品经过70%甲醇溶液匀浆提取,用水稀释后经免疫亲和柱富集净化,经C_(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柱后光化学衍生,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黄曲霉毒素B_1、B_2、G_1和G_2分别在进样量为10.15~50.75 pg、2.515~12.575 pg、10.1~50.5 pg、2.51~12.55 pg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87.4%~105.5%,RSD≤1.6%。结论该方法可作为大七厘制剂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

    2021年11期 v.31 847-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临床药学

  • 珠三角地区人群CYP3A5~* 3基因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

    陈文礼;任晓帅;梁嘉碧;彭卓;罗文基;田琳;

    目的研究CYP3A5~* 3(rs776746)在珠三角地区人群的基因频率分布及探讨它对临床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意义。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18年1月~2021年7月间拟使用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的住院患者310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患者CYP3A5~* 3基因型,并总结近期该基因在中国人群中的研究。结果 (1)CYP3A5~* 3在珠三角地区的GG、GA和AA的频率分别为:0.480、0.410和0.110, G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685和0.315;(2)本研究的CYP3A5~* 3基因型和数据库中已有的中国人群有统计学差异(P=0.007);(3)CYP3A5*3的GG型与他克莫司、卡马西平和氯吡格雷药效增强相关。结论 CYP3A5~* 3多态性检测在中国人群他克莫司、卡马西平和氯吡格雷的个体化治疗中有潜在的指导意义。

    2021年11期 v.31 853-856+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我院替格瑞洛相关不良反应的分析

    林东兰;罗利琼;陈健达;邝植雄;

    目的监测替格瑞洛的不良反应,为其安全用药提高参考。方法对2020年4~9月在我院首次服用替格瑞洛的195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分析其服药后的ADR情况。结果 195例患者中有23例(11.79%)发生27例替格瑞洛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时间最快为首次服药后2 h,最迟为36 w,绝大多数(18例,66.67%)发生在2 w内,症状多为轻、中度;主要累及器官/系统为呼吸系统(59.26%);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12例(44.44%)和轻微出血10例(37.04%);1例呼吸困难可能与ARB能增加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风险有关;1例血透患者使用替格瑞洛无不适症状。结论替格瑞洛安全性高,较少严重的不良反应,但由于其在我国上市晚,在药物相互作用及特殊人群用药方面缺少循证医学证据。药师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测,重视药物相互作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2021年11期 v.31 857-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基于Granada-Ⅱ分类法评价我院老年患者ADR/ADE涉及的药物相关问题

    邱正国;杨小娟;康群招;李尚书;

    目的对我院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我院老年患者药物临床应用的药物相关问题(drug-relatedproblems, DRPs),为我院老年患者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20年12月上报的151例老年患者药物相关ADR/ADE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发生特点,同时采用Granada-Ⅱ分类法对老年患者药物使用的必要性、有效性、安全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涉及DRPs具体问题分类有DRPs2、DRPs3、DRPs4、DRPs5、DRPs6分别为18例、2例、1例、121例和9例。结论应重视老年患者药物临床应用的DRPs,避免老年人发生ADR/ADE,促进老年患者用药安全。

    2021年11期 v.31 861-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5527例患者岭南膏方使用情况及组方分析

    谢翔雨;甘剑峰;何国栋;张毅靖;王永福;柯威;唐洪梅;

    目的通过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8~11月的膏方处方和膏方的组方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岭南地区的膏方使用情况和组方用药特色。方法收集2019年8月22日~11月28日获得符合要求的协定膏方处方5 527张,对其性别、年龄、就诊科室、膏方名称以及膏方组方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膏方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患者年龄集中在30~59岁,占比58.44%,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且使用的膏方有所不同。单张膏方平均有30味中药,广泛使用了岭南道地药材以及补虚药。结论从组方理论上实现膏方本土化的岭南膏方在临床运用上受到了大众的认同,发展潜力巨大,为给各地的膏方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2021年11期 v.31 865-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药事管理

  •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安全性信息报告管理的现状分析

    王静;

    2020年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要求药物临床试验中发生的安全性信息需报告至临床试验机构,因此机构对安全性信息报告的管理流程也需进行调整和更新,本文主要基于临床试验机构角度,通过收集整理177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对外发布的安全性信息报告相关规定并结合本院实际管理情况,从报告的部门、报告时限、接收报告的方式等方面分析目前安全性信息报告管理现状与问题,旨在为如何规范、高效管理安全性信息报告提供参考。

    2021年11期 v.31 870-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药学进展

  • 黄芩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王小花;闫昌誉;余桂媛;周青青;张琼谊;罗卓;李怡芳;何蓉蓉;栗原博;

    黄芩为中医临床常用药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且疗效确切。黄芩包含丰富的天然产物,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黄芩及其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活性,能够抑制多种病毒的感染与复制。临床上黄芩也常用于治疗一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因此,本文对黄芩抗病毒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黄芩在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1年11期 v.31 874-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