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进展

  • 沙棘叶的研究进展与产业化应用

    闫昌誉;余桂媛;贺晓静;余宗盛;叶健文;王志芳;陈小娟;李怡芳;何蓉蓉;栗原博;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是沙棘属落叶性灌木或乔木,在我国被广泛种植,林地面积约占世界沙棘的90%。沙棘的各个部位如沙棘果、沙棘籽、沙棘枝和沙棘叶均有较好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是一种常用的药食两用植物。近年来沙棘叶被广泛研究,其化学组分与生物功能被逐渐揭示,有望应用于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及医药等领域。因此,挖掘沙棘叶的潜在应用,不仅可以拓展沙棘产业链,也能够提高沙棘资源的综合利用。本文对沙棘叶的活性成分、生物活性以及产业化应用进行概述,旨在为沙棘叶的深入开发与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2021年07期 v.31 481-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 泌乳素瘤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抵抗的机制与治疗进展

    魏媛怡;杨金连;翟羽佳;李纬;何艳玲;

    泌乳素瘤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垂体肿瘤,主要引发高泌乳素血症等内分泌症状及肿瘤压迫症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通常可有效的治疗泌乳素瘤。然而,部分患者采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后疗效不佳,产生药物抵抗。常用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为溴隐亭及卡麦角林。溴隐亭总体耐药率为20%~30%,卡麦角林约为10%。目前主要是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放射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耐药的泌乳素瘤,然而部分患者的病情仍未得到明显改善。本文对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抵抗的泌乳素瘤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便发现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2021年07期 v.31 493-496+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 中药迷迭香提取物的临床应用研究概述

    王莹;邓慧;曾祥辉;王瑛;黄大川;

    迷迭香是一种唇形科植物,其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抗肿瘤和抑菌等生理活性,在各相关领域都有研究。但由于单一的迷迭香提取物成分性能较低,一般将与其它物质进行复配以弥补不足。本文对国内外迷迭香及其复配物在抗肿瘤、抑菌、抗炎、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为其今后在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2021年07期 v.31 497-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外科药学

  • 肿瘤外科药学工作模式探索

    刘韬;刘澍;魏雪;李晓燕;房财富;梁蔚婷;潘莹;陈卓佳;黄红兵;郑志华;

    尽管抗肿瘤治疗的手段越来越多,但仍有约60%以上的实体瘤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外科对于肿瘤的预防、诊断、分期、重建和康复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手术过程对患者身体的影响,抗肿瘤治疗、共病治疗的复杂性,以及诸多药物治疗管理的细节,在外科实践中常常难以被医护人员兼顾,而且既往肿瘤专科临床药师的培养与开展的药学监护服务更多地聚焦于内科治疗系统,在外科领域涉猎不多,目前尚未形成肿瘤外科药学工作模式与工作体系,在外科肿瘤患者全程化管理方面还存在值得探索与提升的领域。本文着重阐述外科药师作为多学科诊疗团队成员,以患者为中心,以加速康复外科为基础,全面覆盖外科治疗各时间节点的抗肿瘤、抗感染、麻醉、抗凝、血压、血糖、营养、疼痛管理等工作要点,构建基于满足患者个体化治疗需求的肿瘤外科全程化药学监护路径,为肿瘤外科药师开展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的药学服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以期为规范肿瘤外科疾病诊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升肿瘤外科治疗绩效提供参考。

    2021年07期 v.31 501-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论著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

    赵嘉兰;盛小燕;黎赛;党桂宁;彭康;黄建强;

    目的本研究应用网络药理学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参芪扶正注射液的有效成分及潜在靶点。运用GeneCards、PharmGKb、DrugBank数据库搜索阿霉素心脏毒性的疾病靶点,将两者靶点进行映射,即可得到参芪扶正注射液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靶点。借助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的网络可视化图。结合STRING相互作用数据库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利用Clue GO对所获得的靶点进行GO以及KEGG通路富集。选用槲皮素与TP53、AKT1、CASP3、MAPK1、MYC、VEGFA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后共得到参芪扶正注射液活性成分32个,对应的活性成分靶点共计155个,以及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潜在作用靶点52个。蛋白互作网络提示分子TP53、AKT1、CASP3等是参芪扶正注射液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主要涉及氧化应激反应、缺氧反应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主要涉及p53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与AKT1分子对接结果最佳。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了参芪扶正注射液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2021年07期 v.31 508-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 蟛蜞菊内酯对LPS刺激下人角质形成细胞自噬的影响

    许静;刘丹;谢碧香;陈伟健;李志平;谢凯;

    目的研究蟛蜞菊内酯(WEL)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LPS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炎症损伤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浓度WEL干预。实验共分6组:空白对照组、DMSO组、LPS损伤组、WEL低、中、高剂量组(10,20,40μmol·L~(-1))。通过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LC3B融合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mTOR、p-mTOR等蛋白的表达。结果与LPS损伤组比较,不同剂量WEL均能显著抑制炎症刺激后HaCaT细胞存活率(P<0.01);随着剂量增加,自噬体膜上融合蛋白聚集逐渐减少;与LPS损伤组比较,WEL明显降低损伤后HaCaT细胞的p-mTOR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蟛蜞菊内酯(WEL)可通过抑制炎症损伤后人角质形成细胞自噬流,从而抑制其增殖,这一作用与WEL抑制mTOR磷酸化相关。

    2021年07期 v.31 514-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 紫花黄茵方提取物的体外抑菌试验及止痒作用评价

    张榕文;汪亮;蒋日琼;翁立冬;孔国勇;曾宇珺;刘强;

    目的选用蛇床子、黄柏、紫花地丁、茵陈等四味中草药按中医配伍理论进行组方,并探讨组方提取物的体外抑菌试验及止痒作用。方法采用煎煮法提取其有效组分,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分别为1,2,3 g·mL~(-1);选择试管稀释法,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糠秕马拉色菌等菌种,探究提取物对以上4个菌种的抑菌效果;采用右旋糖酐法对中药组方提取液的止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紫花黄茵方各剂量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糠秕马拉色菌有抑制作用;紫花黄茵方高剂量组在30 min内小鼠涂药部位阵发性瘙痒次数及累计持续时间与对照组丹皮酚软膏相当,为(9.05±4.57)次和(14.36±5.65)min。结论紫花黄茵方在不同浓度时具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糠秕马拉色菌的不同抑制作用;紫花黄茵方有明显的止痒作用。

    2021年07期 v.31 518-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 丹参破壁饮片对大鼠急性、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雷夏凌;马会;邓雯;陈炜璇;张前亮;柳璐;吴少华;成金乐;杨威;

    目的评价丹参破壁饮片对SD大鼠的非临床安全性,并与传统丹参饮片比较,为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丹参破壁饮片、丹参饮片12.8g·kg~(-1)单次灌胃给予SD大鼠,持续观察2周;丹参破壁饮片1.6,3.2,6.4 g·kg~(-1),丹参饮片6.4 g·kg~(-1),连续26周灌胃给予SD大鼠,恢复期4周,观察动物的外观体征,进行体重、摄食量、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病理学等各项检查。结果丹参破壁饮片12.8 g·kg~(-1)(最大给药剂量)、丹参饮片12.8 g·kg~(-1)单次灌胃给予SD大鼠后,未见明显毒性反应;SD大鼠连续26周灌胃给予1.6,3.2,6.4 g·kg~(-1)丹参破壁饮片,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结论丹参破壁饮片与丹参饮片对SD大鼠安全性与传统饮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021年07期 v.31 522-525+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 含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的软胶囊辅料的筛选与评价

    刘晓芬;邱科先;张俊林;

    目的含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的软胶囊辅料的筛选与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药物稳定性的测定,色谱柱:Agilent Zorbax Plus C_(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流动相A:含1 g·mL~(-1)辛烷磺酸钠和5 mmol·mL~(-1)乙酸铵的水溶液,流动相B:乙腈-冰醋酸(100∶1,V/V),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辅料的筛选,色谱柱:Agilent Zorbax XDB-C_(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60%乙腈;检测波长:355 nm;柱温:30℃。结果聚乙二醇中醛类化合物与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的β-芳基乙胺反应生成异喹啉,影响药物的稳定性。通过对聚乙二醇中醛类化合物的测定,筛选出最优的聚乙二醇来源于Sasol Germany GmbH。结论含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的软胶囊应选择醛类等羰基化合物限度为≤5 ppm的聚乙二醇。

    2021年07期 v.31 526-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 干姜、炮姜和姜炭配方颗粒的近红外快速鉴别研究

    刘远俊;刘丽萍;陈巧华;黄瑶;刘涛乾;邓成程;孙冬梅;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同时快速鉴别干姜、炮姜和姜炭配方颗粒。方法采集多批次干姜、炮姜和姜炭配方颗粒的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运用光谱处理技术结合因子分析法,建立判别分析模型。同时,对三者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建判别分析模型可以将三者进行两两区分,对校正集和验证集预测准确率均为100%。通过聚类分析,干姜、炮姜和姜炭均能各自归为一类。结论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应用于同时快速鉴别干姜、炮姜和姜炭配方颗粒。

    2021年07期 v.31 530-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 HPLC法测定中风回春丸中有效成分的转移率及转化率

    曾晨;江涛;彭红英;陈晓坚;苏锐辉;刘敏珊;

    目的对中风回春丸生产过程中丹酚酸B转移率及丹酚酸B与丹参素两者间转化率进行初步研究,探讨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对制定产品新的质控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生产过程中药材、混合磨粉、浸膏及最终成品四个关键部分中丹参素、丹酚酸B的含量,建立丹酚酸B转移率以及丹酚酸B与丹参素两者间转化率关系。结果原药材中丹参素、丹酚酸B平均含量分别为0.497和44.39 mg·g~(-1);成品中丹参素、丹酚酸B平均含量分别为0.470和6.04 mg·g~(-1)。丹参素、丹酚酸B从药材到磨粉平均转移率分别为101.50%和75.22%;丹酚酸B从药材到浸膏平均转移率为54.30%,丹酚酸B与丹参素间平均转化率为7.48∶1;丹酚酸B从药材到成品平均转移率为57.28%,两者间平均转化率为12.90∶1。结论丹酚酸B自身转移以及两者间转化的规律为制定新的含量指标限度范围提供参考,建议以丹酚酸B与丹参素总量计代替原丹参素含量测定项作为中风回春丸含量测定指标,解决从投料药材到产品质量控制衔接不上的问题。

    2021年07期 v.31 535-539+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乙胺丁醇中的残留溶剂

    卢瑞芯;颜慷祺;陈禧翎;陈昆南;

    目的建立GC法同时测定盐酸乙胺丁醇中乙醇、1,2-二氯乙烷2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J&W DB-SELECT 624UI(30 m×0.32 mm×1.80μm),程序升温,起始温度40℃,维持6 min,以10℃·min~(-1)的速率升温至60℃,维持2 min,再以4℃·min~(-1)的速率升至100℃;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为氮气,流速1 mL·min~(-1);分流比为1∶1;进样方式为顶空进样,顶空平衡温度:65℃,平衡时间为30 min。结果 2种待测残留溶剂分离度良好,空白溶剂无干扰。乙醇、1,2-二氯乙烷线性范围分别为101.10~2 021.98μg·mL~(-1)(r=0.999 6)、0.10~2.08μg·mL~(-1)(r=0.998 6),定量限为0.91,0.21μg·mL~(-1),检测限为0.45,0.03μg·mL~(-1),乙醇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0.7%;1,2-二氯乙烷加样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为0.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盐酸乙胺丁醇中残留溶剂的测定。

    2021年07期 v.31 540-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临床药学

  • 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效果及对BRMS评分的影响

    黄小芳;王峰;王红欣;孙焕焕;

    目的分析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8月期间接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04例,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分为2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碳酸锂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立哌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状况及治疗前、治疗1周、8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echRafaelsdn mania rating scale,BRMS)、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15%(50/52)高于对照组80.77%(42/52,P<0.05);治疗1周、8周研究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DS、BRMS评分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Hcy、BDNF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26.92%(14/52)对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6%(3/52)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抑郁、狂躁情绪,调节血清Hcy、BDNF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1年07期 v.31 54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 替加环素治疗成人危重症感染患者的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宋静楠;李佳;翟嘉倩;唐朝霞;杨廉平;何秋毅;陈杰;陈孝;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Tigecycline)治疗成人危重症感染患者的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某三甲综合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入住ICU并使用替加环素的病例资料,调查替加环素治疗重症感染的有效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并用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统一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病例共249例,替加环素治疗总有效率为79.92%,微生物清除率为47.48%。疗程和CRRT为疗效的影响因素,国产(海正力星)和进口替加环素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替加环素治疗有效的疗程应>5 d(AUC 0.713,95%CI:0.652~0.768)。替加环素治疗28 d的全因死亡率为18.88%,APACHEⅡ高评分、CRRT和肺部感染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延长疗程有利于降低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47%。结论替加环素可作为治疗危重症感染的选择之一,国产(海正力星)与进口(泰阁)替加环素均有较好疗效,适当延长疗程有利于改善临床结果。

    2021年07期 v.31 548-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 处方前置审核闭环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谢灵波;阙富昌;周本杰;何莹;王黎青;

    目的构建处方前置审核闭环管理模式,确保患者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5月~2020年3月处方前置审核相关评价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优化合理用药系统审方规则库,加强药师医师沟通,制定相关流程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审方药师干预成功率、医师提交后自主返回修改处方率呈上升趋势,发药窗口拦截的不合理处方数呈下降趋势。结论处方前置审核闭环管理模式有利于处方前置审核顺利推行,有利于促进医师修改不合理处方,有利于促进合理用药,更精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处方前置审核闭环管理模式可借鉴性高。

    2021年07期 v.31 553-556+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 施拉姆双向传播理论下的互联网+健康教育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DMSM评分的影响

    司亚娟;

    目的探讨施拉姆双向传播理论下的互联网+健康教育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心理痛苦(DMSM)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S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研究对象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于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施拉姆双向传播理论下的互联网+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掌握度、DMSM评分及功能状态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结束后,观察组健康知晓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痛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胸廓扩张度高于对照组,枕墙距及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施拉姆双向传播理论下的互联网+健康教育可显著提升AS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减轻心理痛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2021年07期 v.31 557-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