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普拉洛芬滴眼液原研药与仿制药眼表细胞毒性差异的研究

    曾嘉炜;吴海燕;何秋毅;李佳;陈杰;陈孝;

    目的比较普拉洛芬滴眼液原研药与仿制药对人角膜上皮细胞(HCEC)的毒性差异。方法常规培养HCEC,分别在培养液中添加按1∶1、1∶10、1∶100、1∶1 000稀释的滴眼液,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药物处理后HCEC的存活率,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滴眼液浓度与细胞存活率的相关性;分别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苯扎氯铵(BAK),采用MTT法检测BAK处理后HCEC的存活率,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BAK浓度与细胞存活率的相关性。结果普拉洛芬滴眼液原研药与仿制药对HCEC存活率的影响均存在剂量依赖性(原研药r=0.893,P<0.05;仿制药r=0.888,P<0.05),两组药物相同浓度、相同时间下对HCEC存活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K对HCEC存活率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r~2=0.951,P<0.05)。结论普拉洛芬滴眼液降低HCEC存活率,具有细胞毒性,原研药与仿制药对HCEC毒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017年07期 v.27 433-435+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 槲皮素改善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糖代谢的研究

    彭晶;郑锦坤;何蓉蓉;彭玉梅;李庆德;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棕榈酸(PA)诱导的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糖代谢的改善作用。方法用棕榈酸诱导的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槲皮素对HepG2细胞的影响,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葡萄糖消耗,用实时PCR(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AKT、GSK-3β、G6Pase、GCK的基因表达,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GSK-3β的磷酸化蛋白表达及G6Pase、GCK的蛋白表达。结果槲皮素能够增加棕榈酸诱导HepG2细胞中的葡萄糖消耗,明显增加棕榈酸诱导HepG2细胞中AKT的磷酸化水平,降低GSK-3β磷酸化水平,降低G6Pase基因和蛋白表达,增加GCK基因和蛋白表达。结论槲皮素能改善棕榈酸诱导的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糖代谢作用,与其激活AKT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2017年07期 v.27 436-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 簕欓根不同提取物镇痛抗炎作用的研究

    吴晓华;田素英;梁爱华;

    目的研究簕欓根不同提取物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用热板法、醋酸致痛扭体法考察其镇痛作用;采用蛋清致小鼠足跖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炎症,研究其抗急性炎症作用,采用棉球肉芽肿实验研究抑制慢性炎症的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水提取物组、正丁醇提取物组均能显著提高热板致痛的痛阈值(P<0.01),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P<0.05),显著抑制蛋清所致小鼠足跖肿胀(P<0.05),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透性增高(P<0.05),抑制棉球所致肉芽肿(P<0.05),且水提取物组与正丁醇提取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簕欓根水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2017年07期 v.27 441-443+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 鸡骨草不同提取方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改善作用

    谢妙金;李阿荣;刘若轩;黄凯文;吴菲;李常青;

    目的研究鸡骨草的不同提取方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改善作用。方法长期饲喂高脂饲料建立大鼠NAFLD模型,给予鸡骨草水提取物及醇提取物,测定大鼠肝组织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和血清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水平。结果鸡骨草水提物及鸡骨草50%醇提物高剂量组显著降低TG、TC及FFA水平(P<0.01),鸡骨草50%醇提物低剂量组降低TC及FFA水平(P<0.05或P<0.01);鸡骨草水提物及50%醇提物高剂量组显著降低IL-1、TNF-α水平(P<0.01),鸡骨草水提物低剂量组降低IL-1、TNF-α水平(P<0.05)。结论鸡骨草水提物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及调控炎症细胞因子作用较鸡骨草50%醇提物显著,而以鸡骨草水提物高剂量组改善效果最好,本研究为阐明含鸡骨草制剂防治肝损伤相关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2017年07期 v.27 44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 印度獐芽菜提取物解酒保肝功效的研究

    杨建;周先叶;

    目的研究印度獐芽菜提取物的解酒保肝作用。方法采用翻正反射试验、防醉酒试验及解酒试验,同时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以及肝脏中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及肝脏指数。结果印度獐牙菜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能明显延长醉酒时间和缩短醒酒时间,降低小鼠血液乙醇浓度;石油醚萃取物及乙酸乙酯萃取物能有效的降低血清中的AST、ALT活力;乙酸乙酯萃取物更能显著提高肝脏中的SOD和GSH的活力,降低MDA的含量及肝脏指数。结论印度獐芽菜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较好的预防醉酒及解酒作用,其可能通过降低肝组织MDA、升高GSH和SOD含量起到保肝护肝作用。

    2017年07期 v.27 447-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选猫爪草微丸的制备工艺

    梁雪芳;谭梅英;詹利之;

    目的优化猫爪草微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考察挤出速率、滚圆速率和滚圆时间对收率和圆整度所得归一化值(OD)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猫爪草微丸的最佳工艺参数:挤出速率16.70 r·min~(-1),滚圆速率806.83 r·min~(-1),滚圆时间4.10 min。该工艺下,预测值和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拟合程度较高。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猫爪草微丸的制备。

    2017年07期 v.27 451-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 UHPLC法测定八宝惊风散中沉香四醇的含量

    黄婉锋;张艳萍;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法测定八宝惊风散中沉香四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SBC18(100 mm×4.6 mm,2.7μm)为色谱柱固定相,以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52 nm。结果沉香四醇实现较好地分离,在4.02~40.2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90%(n=6),RSD为1.64%。结论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以作为八宝惊风散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

    2017年07期 v.27 454-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 茵杞复肝丸质量标准研究

    宋增炫;邓映明;蓝红梅;

    目的研究和提高茵杞复肝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对巴戟天、枸杞子、连翘进行显微鉴别;采用薄层鉴别(TLC)法对连翘进行薄层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茵杞复肝丸中连翘的有效成分连翘苷进行含量测定,并确定含量限度。结果显微鉴别专属性好;薄层鉴别斑点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连翘苷含量在0.030~0.90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加样回收率为97.55%(n=6),RSD值为0.49%。结论该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茵杞复肝丸的药品质量,有利于医院制剂质量标准的提升。

    2017年07期 v.27 457-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8K]
  • 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归脾丸中的黄曲霉毒素

    栗建明;顾利红;隆颖;

    目的建立归脾丸中黄曲霉毒素G_2、G_1、B_2、B_1的残留量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70%甲醇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光化学衍生-荧光检测器对归脾丸中4种黄曲霉毒素(G_2、G_1、B_2、B_1)的残留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黄曲霉毒素G_2在1.232~24.64 pg范围内,黄曲霉毒素B_2在1.212~24.24 pg范围内,黄曲霉毒素G_1、B_1在4.148~82.96 p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r≥0.999 4。回收率在83.8%~101.4%之间。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作为归脾丸中黄曲霉毒素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2017年07期 v.27 460-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 HPLC法测定舒肝止痛丸中芍药苷的含量

    林畅伟;廖树清;王洁雯;

    目的建立测定舒肝止痛丸中芍药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并对其质量进行控制。方法色谱柱:Hibar~150-4,6 Purospher~STAR RP-18e(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15∶85),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30 nm,进样量:5μL。结果芍药苷在0.0495~0.9907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RSD=1.6%(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测定舒肝止痛丸中芍药苷的含量。

    2017年07期 v.27 463-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埃索美拉唑镁中的残留溶剂

    计周正;叶秀金;

    目的建立测定埃索美拉唑镁中残留溶剂(甲醇、二氯甲烷、甲苯)的顶空气相色谱法。方法采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以二甲亚砜为溶剂,通过对色谱条件优化,建立了ZB-624为色谱柱、平衡温度为80℃、平衡时间为45 min的残留溶剂测定方法。结果经方法学验证,上述3种溶剂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304 6,0.433 7,0.094 63μg·mL~(-1);平均回收率为97.3%~109.6%;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结论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准确度高、线性关系良好,可用于埃索美拉唑镁中残留溶剂的测定。

    2017年07期 v.27 466-468+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8K]
  • 罗氟司特对Aβ_(25-35)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钟淑娟;郑思超;马燕霞;邱秋月;李咏梅;黎行山;

    目的于海马微量注射Aβ_(25-35)建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模型,研究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罗氟司特(Roflumilast)对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对照组、Aβ_(25-35)注射组、咯利普兰组(0.5 mg·kg~(-1)·d~(-1))和罗氟司特低剂量组(0.2 mg·kg~(-1)·d~(-1))、中剂量组(0.4 mg·kg~(-1)·d~(-1))、高剂量组(0.8 mg·kg~(-1)·d~(-1))。大鼠双侧海马CA1区微量注射Aβ_(25-35)(10μg)建立认知障功能碍模型。造模24 h后给予相应的药物处理,连续给药21 d。采用旷场实验、水迷宫实验和避暗实验分别检测大鼠的自主活动能力和学习记忆能力。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海马环磷腺苷(cAMP)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WB)检测海马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的磷酸化(p-CREB)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水平。结果旷场实验中,各组处理对大鼠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水迷宫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罗氟司特和咯利普兰显能著缩短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并延长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P<0.05,P<0.01);避暗实验中,模型组大鼠进入暗箱的潜伏期相对于假手术组明显缩短(P<0.01),罗氟司特和咯利普兰则均能显著延长大鼠的进入暗箱的潜伏期(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cAMP水平显著降低,p-CREB蛋白水平以及BDNF 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罗氟司特及咯利普兰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由Aβ_(25-35)引起的上述改变(P<0.05,P<0.01)。结论罗氟司特能够改善Aβ_(25-35)致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该作用可能与激活cAMP/CREB信号通路及促进BDNF表达有关。

    2017年07期 v.27 469-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7K]
  • 白藜芦醇通过上调Hsp75蛋白表达改善Aβ对C17.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朱江华;范焕琼;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拮抗Aβ_(1-42)诱导的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C17.2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β_(1-42)(10μmol·L~(-1))处理组、白藜芦醇干预组(白藜芦醇1,5,10,20μmol·L~(-1)+Aβ_(1-42)10μmol·L~(-1))。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热休克蛋白75(Hsp75)和活化型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Aβ_(1-42)处理组相比,白藜芦醇预处理组呈剂量依赖性地显著提高神经干细胞的存活率(P<0.05)和凋亡率(P<0.05);同样地,显著上调C17.2细胞Hsp75蛋白的表达和降低其活化型caspase-3蛋白水平(P<0.05)。而单独使用白藜芦醇对正常C17.2细胞活性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Aβ_(1-42)诱导的C17.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C17.2细胞Hsp75蛋白的表达水平和抑制caspase-3蛋白介导的凋亡途径从而降低细胞凋亡有关。

    2017年07期 v.27 475-478+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9K]
  • 山楂消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小鼠的降脂作用

    李影雄;叶桂样;毛荣军;刘继洪;张常青;雷凯君;

    目的探讨山楂消脂胶囊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的降脂作用。方法高脂饲养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辛伐他汀)治疗组、山楂消脂胶囊高、中、低剂量治疗组。检测血清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观察小鼠肝脏的组织形态和脂肪沉积状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均显著上升,病理切片显示其肝脏中含有较多脂肪组织,各山楂消脂胶囊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山楂消脂胶囊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

    2017年07期 v.27 479-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8K]

临床药学

  • 基因多态性影响甲氨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疗效和毒性

    莫小兰;雷会雯;何艳玲;陈冬莹;陈孝;陈杰;杨岫岩;李嘉丽;

    目的探讨相关基因多态性和非遗传因素对甲氨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毒性的影响,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5例于2009年12月~2015年1月在某院风湿科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6个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位点,包括RFC1 G80A、MDR1 C3435T、GGH C-401T、FPGS(rs1544105)G>A、MTHFR C677T和MTHFR A1298C。采用χ~2检验、非参数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检验上述基因及非遗传因素与甲氨蝶呤疗效及毒性间的相关性。结果年龄对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疾病活动指数(BASFIb、BASDAIb)有显著影响(P=0.027,P=0.004),年龄越大,疗效越差(r=-0.216,r=-0.276)。MTHFR A1298C与总疗效有显著相关性(P=0.017),纯合型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治疗失败。MDR1 C3435T纯合型对BASFIb有影响,纯合型患者躯体功能恢复更差(P=0.046)。各基因型与不良反应间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THFR A1298C、MDR1 C3435T及年龄显著影响疗效,需注意个体化给药。暂未发现甲氨蝶呤不良反应的风险基因。

    2017年07期 v.27 483-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 门急诊破伤风抗毒素合理用药分析

    蔡云峰;何秀屏;

    目的探讨门诊、急诊处方使用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TAT)的合理性。方法抽取某院1 500例应用TAT的门急诊处方,参照国内外的外伤处理指南,并结合患者免疫接种史对伤口破伤风风险进行分类,对TAT应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统计分析结果,51.68%的门急诊外伤患者没有破伤风风险,不需要注射TAT。结论 TAT存在大量的不合理应用,皮肤过敏试验及注射增加了工作量,脱敏注射增加了医疗风险,需要进行规范。

    2017年07期 v.27 490-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2K]
  • 说明书变更的超说明书用法所致医疗机构法律风险分析

    刘敏豪;黎颖怡;

    目的为应对因说明书变更而发生的超说明书用法所致医疗机构的法律风险提供建议。方法探讨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的法律风险,分析相同成分、相同途径、不同厂家说明书间的差异以及说明书修改所致差异导致超药品说明书用法过程,提出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的监控策略,望为应对相关问题提供思路。结果与结论设法杜绝说明书变更所致的超说明书用法,是医院药师责无旁贷的工作。

    2017年07期 v.27 493-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1K]
  • 浅谈药品检测实验室开展食品检测的常见问题

    陈旻;

    目的分析药品检测实验室开展食品检测的常见问题,探讨改进方案。方法分析药品检测实验室从事食品检测中出现的管理体系、人员、标准、实验用水、滴定液、设备、标准物质、样品、质量控制、结果报告及复验等常见问题,提出食品检测与药品检测的不同要求。结果食品与药品检测无论在检测体系还是法律法规方法均有许多不同的要求。结论实验室应根据相应的检测执行不同的标准,同时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以确保食品检测规范可靠。

    2017年07期 v.27 496-500+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4K]
  • 广州市中学生成瘾性药品滥用倾向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邓文辉;高亚;刘佐仁;

    目的研究中学生成瘾性药品滥用倾向性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预防中学生成瘾性药品滥用的具体措施,为中学生成瘾性药品滥用干预工作提供借鉴经验。方法选取广州市6个市辖区的普通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4个年级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收回870份调查问卷,整理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中学生成瘾性药品滥用倾向性较大的情形分别为:男生,初中生,父亲职业为医务人员、公司职员、农民,居住地在县城及非独生子女;影响因素包括成瘾性药品认知,自我控制力,对待成瘾性药品态度,交友观和家庭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男生,成瘾性药品认知,自我控制力,对待成瘾性药品态度,交友观和家庭因素对中学生成瘾性药品滥用倾向性影响较大。结论成瘾性药品滥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提高中学生对成瘾性药品认知水平及自我控制力,端正对成瘾性药品的正确态度,树立正确的交友观,联合家庭多项措施共同开展。

    2017年07期 v.27 501-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