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规范栽培技术
陈舜让
摘要(Abstract):
<正>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为茜草科多年生藤状灌木,以根入药,味辛甘微温,具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作用。主产于广东、广西。近年野生资源枯竭,药用多为栽培品种。1 生长习性 巴戟天属亚热带、热带植物,分布于广东、海南、福建南部、广西东南部等地,越南南部也有分布。生于海拔300米左右山坡灌木丛或疏林边。 适宜生长温度20~25℃,年降水量1300~1800
关键词(KeyWords):
巴戟天;栽培;采收;加工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陈舜让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0. 61-62.
- [2] 张丽平.巴戟天及混淆品鉴别[J].时珍医国药,2000,11(10) :20.
- [3] 李菊林.巴戟天与其伪品的主要区别[J].青海牧兽医药杂志,2000,30(4) :17.
- [4] 谢志民.巴戟天伪品-线兰根的鉴别[J].西北药学杂志,2000,15(1) :8-10.
- [5]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药材情报中心站.中国药材栽培与饲养[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 52-57.
- [6]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01.
- [7] 王作明.有关巴戟天炮制的古文献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2) :55.